非池中藝術網

圖輯報導

台北當代藝術館:「還原-土地之歌」

2018-02-07

  • 1/13

SHARE

  • 展覽時間:2018/02/03(六)—2018/03/18(日)
    展覽場地: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戶外廣場MOCA PLAZA
    參展藝術家(姓名筆劃排列):
    王郁雯、伊命・瑪法琉、李翎、林琳、林瑞玉、陳若軒、劉曉蕙、饒愛琴

    「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保護國際組織
    Nature doesn’t need people, people need nature. ~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台北當代藝術館2018年02月03日至2018年03月18日於實驗展場MOCA Studio及戶外廣場MOCA PLAZA展出「還原—土地之歌」。展覽一共邀請8位藝術家,展出關懷土地歌頌自然的創作,以不同藝術創作媒材及型態,代替土地發聲,表達對於環境現狀的不滿與隱憂。

    展開行動為環境發聲 創作藝術為大地歌唱

    來自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的藝術家伊命・瑪法琉,為2012年Pulima藝術獎首獎得主,本次展覽在戶外廣場中設置的作品《穿透》,以塑膠水管彎繞穿透拼組木材和排列石頭模擬的山脈海岸,而裝置也彷彿從廣場地面隆起穿透而出,在城市中奮力呼籲守候已被穿透而難以保存的傳統文化。

    進入Studio展場,在走道鋪蓋著落葉中有個簡易搭建矮小卻樸質的帳篷,端坐著一位小精靈,藝術家林瑞玉捨不得物質被輕易廢棄,撿拾生活剩材廢料,以及未被清掃走的落葉,創作《自然的小孩》,在過程中也將失落的自己撿拾起來。走廊後端一張張鐵板登上放置著封在蠟裡面的電風扇,藝術家王郁雯的作品《大風吹》,將名字、正義封在慾望裡,電風扇失去了作用,而大自然也停止了吹息。

    展間內宛如蜘蛛線般交錯纏繞的紅線與三角旗,為藝術家饒愛琴的作品《標記・放線》,以牽線切開空間、割開土地,插旗佔領原本不屬於任何人的區域,標記各自的利益最後也將自己困在牽線中。圓立台上分別放置水泥翻製有如化石般的飛魚與結繩,為藝術家林琳的《結繩記事系列-我家山上有座游泳池、海上飄來的白色惡靈》,皆意喻人為破壞無法恢復的自然。

    穿越拱門後,展出藝術家劉曉蕙六頻道錄像作品《有河氏》,呈現美崙溪秀麗河川山巒中橫過的堤防和橋梁,以及藝術家融入在景色中的面容,以自身行為探問思索人類與自然關係的連結。藝術家李翎用紗布模擬旋風的作品《後遺症》,表達了旋轉不停的生活與時常侵襲東臺灣的颱風,顯現出困境中擺盪不安的心靈。

    除了上述七位藝術家的作品外,還有致力於紀實攝影的攝影師陳若軒,展出長期記錄側拍土地守護者們抗爭的過程《Day 214 - Day 222》,黑白照片傳達出一幕幕在街頭奮力的行動與堅毅的面容。經過長年經濟發展與環境破壞,以及近年土地政策議題,透過展覽期待大家可以試著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並重新思考對人類與土地的和諧關係。

台北當代藝術館還原-土地之歌土地開發
藝文影音
more
熱門圖輯

熱門圖輯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