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圖輯報導

就在藝術空間 :「在定義中叛逃」陳建榮個展

2018-07-06

  • 1/18

SHARE

  • 就在藝術空間將於六月份推出代理藝術家陳建榮「在定義中叛逃」個展,此展覽將展出十件新作,透過藝術家持續發展的《Landscape》及《Aircraft》創作系列探討藝術家所追尋的「繪畫性存在的意義」。開幕活動訂於6月23日(週六)下午4點,並於7月7日(週六)下午3點舉行座談,此次邀請與談人薛保瑕教授和藝術家進行對談。
    「我有一件Sonic Youth的t-shirt,它質料不佳,棉的成分少,2003年買的時候女友嫌了很久。但因為是一件印了我愛團的黑色T,自己依舊非常喜歡。 衣服正面除了有可愛的圖案還印了幾句法文,熟悉的朋友知道我剛在巴黎待了一陣子,多半以為這是從法國帶回來的。但其實那個樂團是來自紐約而非巴黎,而且衣服是我在東區大安路上的金秋商場閒逛買的,這真是個有趣的錯誤。 想想這種誤判與轉折其實跟我近幾年的創作狀態還挺相像的。」 — 陳建榮

    在定義中叛逃 文/張玉音
    現階段陳建榮的作品相較於過去從無到有的創造,更著力思考如何再現生活與物件的痕跡。在他選擇處理的圖像,有大比例為剖面、平面等說明實體的圖像,他解釋每當看到這些模擬圖像,就有想像填補之處。在再現圖像的過程,抉擇的難題常是他是否要保留實體物件上的日常痕跡,他創作圖像與現實物件之間的縫隙和落差,是他可以去做文章的地方,甚至樂於去做文章之處。「如果畫面完美,反而有些無趣了。因為已經完美,好像也沒有再現的必要了。」
    陳建榮的創作其實對於繪畫本質的探詢,甚至存有充滿了針對性。繪畫的珍稀與崇高,是其透過物質達到非物質的影響與能量;而人通常於自身內在耕耘、放肆或建構意義,然當凝視繪畫,對於人而言是個物質空間和觀看者的內在空間彼此重疊的時刻,這樣的經驗構成繪畫鑑賞的獨特性,也成為人總是希冀在繪畫作品中尋覓到感同與熟悉。然陳建榮試圖抗拒提供這些安居、鑑賞、合一的愉悅處境,他試圖另闢繪畫性、媒材、經典其他解讀的蹊徑,尋覓這些重新理解繪畫的縫隙,與偵測這些真實與想像古老命題重新詮釋的可能,與始終在定義中叛逃、游牧的性格,終成為理解陳建榮繪畫的另一條隱流。

    藝術家介紹
    陳建榮(b. 1972台灣台北)早在1990年代前期,就讀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期間,便確認了他未來創作的路向和手法。成長於組合模型與變形玩具的年代,陳建榮對附隨在包裝盒中的模型說明書,深感興趣與著迷,遠遠勝過那些實際的模型與玩具。說明書上的圖形示意,提供他無窮的想像空間;那是對組合模型與玩具實體的一種預示,以極為規整、平面的幾何圖形,去說明另一個立體的構成與存有。在抽象與真實之間、在平面與立體之間、在符號與實物之間,就透過那些線性構成的示意,加以聯結、預告;而存在於兩者之間的牽連和落差,往往也就成為陳建榮著迷、徘徊的關鍵所在。

就在藝術空間陳建榮在定義中叛逃薛保瑕
藝文影音
more
熱門圖輯

熱門圖輯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