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特別企劃

台新藝術獎大展:【藝術家面對面】追憶重現:牆上的聲音講座精選

2016-06-304393

參展藝術家|杵音文化藝術團
在台東阿美族馬蘭部落裡,既使「杵音文化藝術團」以《牆上。痕Mailulay》獲得了第14屆台新藝術獎入選,杵音的團員們仍還是一樣,早起出門勤勤懇懇工作,晚了就回家休息。休息的時候、該團練的時候,前呼後喚著彼此去練唱,在日常的吟詠裡,發展出有十足生命力的歌聲。

《牆上。痕Mailulay》是一部關於追憶與悼念的歌篇,舞台上的歌者一身全黑,在一段又一段的追憶裡,與族人對話,族人則用歌聲將往事接起,用歌回應快樂的記憶,也用歌把往事的傷痛褪去。

原住民的歌,是與生活緊密連結的。導演陳彥斌說明,田野調查裡學者說這些歌謠感動人,但如果問部落耆老「這歌怎麼唱」,他們不會說這些歌有什麼文化意涵,只會說歌是除草的時候唱的、放著牛吃草的時候,閒著坐在一旁唱的,歌就是生活裡的一部分。

《牆上。痕Mailulay》演出時一人先領唱,其他族人相繼附和,他們的歌唱渾然天成自由對位,高音清亮地衝出群聲,低音時而切進穩穩撐住整曲,時而離開讓歌曲輕揚。他們自在地唱,開心地和,每次演出的狀態與聲音,都不盡相同。

「老人家每一個皺紋,每一次眨眼都是戲」陳彥斌說,如果劇場表演關注人的話,那麼這群人特別的生活習慣是什麼,就得找到合適的形式,把部落的精神呈現出來。部落裡耆老的一舉一動都充滿故事,舞台也無須太過華麗,也不用多做說明,就單用唱歌、聊天、分享,來鋪張開他們的生命故事。

也因此《牆上。痕Mailulay》族人們分享的生活記憶,像是小時跑進廚房偷吃東西,被父親追著跑、被阿公揹著去上學、到台北工作好一陣子又再回到台東……這些族人的悼念與回憶不論是快樂、惋惜、苦痛,在舞台上一如在部落中彼此分享,整族的生命過往,大家共同來承擔,也互相撫慰。

只是《牆上。痕Mailulay》年輕熱情的聲音,卻是缺席了。劇裡要追悼的也許不只是往事,還有對於部落裡文化傳承的憂慮。《牆上。痕Mailulay》少了年輕世代,他們將年輕族人的椅子在舞台上留下,靜靜等待他們回鄉參與,坐在這些位置上,一起把這些歌謠、 把這些記憶傳唱下去。

杵音文化藝術團【牆上。痕Mailulay】得獎理由

這是一齣關於悼逝與追憶的敘事歌篇,一反原住民音樂常見的傳統表現形式,舞台上布置了一幕告別式場景,彷彿透過追思儀式的聯繫,族群記憶才得以訴說。

消失與空缺不斷顯現於作品中,強烈的被牆上記憶痕跡所提醒,作品裡空著的椅子(人不在了,年輕人不在了)、被消聲的對話(只見影像,聽不見聲音)、被說出來試圖重新建構的記憶,如同原住民被抹消的話語權。開場以沒有實體存在,卻無所不在的國家機器廣播聲音,對比具體存在卻無法被聽見與理解的原民聲音,如此做出委婉而嚴肅的控訴。作品保留並傳承馬蘭部落歌謠,最後歌舞呈現族群強韌的生命力,令人動容。

台新藝術獎杵音文化藝術團

單元系列

【藝文直擊 | 2016】

75 videos
view all

更多影片

view all

藝文影音

藝文跨界

第17屆台新藝術獎|決審會客室:他方的訊息

2019-06-26|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非池中藝術網團隊2748

藝文影音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第17屆台新藝術獎】決審會客室-現場全紀錄

2019-06-26|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非池中藝術網團隊4304

單元系列

view all
75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6】

69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5】

122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2】

117

videos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