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07月17日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生日快樂!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2015-07-17|撰文者:賴巧玲

追循著柯洛的畫,彷彿踏遍整個法國。被譽為十九世紀最傑出的風景畫家—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是十九世紀法國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的代表人物之一。

十九世紀的法國,歷史風景畫是主流,畫家以歷史或宗教為主題,在室內繪製作品,而一群嚮往大自然的年輕畫家,認為所謂的風景畫應該要忠實呈現自然的樣貌,於是他們扛著畫架,到巴黎南郊的巴比松村寫生,一心捕捉自然界純淨美好的光影,以及瞬息之間的微妙變化。

柯洛出身於中產階級,父母經營紡織事業,不同於很多幼時天賦異稟的畫家,青少年時期的柯洛,才開始對繪畫產生興趣,並在自家閣樓擁有一間自己的小工作室,但父母並不支持柯洛當畫家。

後來經由父親介紹,年輕的柯洛來到了紡織店當學徒,然而,他發現自己厭惡經商生活,並對商業手段感到鄙視,他試圖說服父親好幾回,終於得到父親的同意,柯洛重拾畫筆,先後跟著當時的風景畫家米謝隆(Achille-Etna Michallon)和柏坦(Jean-Victor Bertin)學畫。

「在我的生活中,只有一個夢寐以求的目的,就是畫風景。」於是柯洛開始旅行。法國、英國、荷蘭、瑞士及義大利都有他的足跡。在悠遊義大利三年的時光裡,柯洛完成了超過百幅以上的畫作,因為長時間練習素描與寫生的緣故,對於光影的變化與加強、風景範圍的取捨、人為建築或自然景觀的協調…都能輕鬆地運用。冬天嚴寒而無法外出寫生的時候,柯洛便會待在工作室裡,直到天氣好轉就馬上出門,沐浴在他嚮往的大自然裡。

從義大利返回故鄉法國後,柯洛到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布列塔尼(Brittany)、亞維儂(Avignon)等地旅行,也在巴比松待了一段時間,確立了他抒情風景畫的風格。義大利溫煦的陽光、雄偉的古建築,深深吸引著柯洛,難以忘懷,於是他六年後又重回義大利,創作了《威尼斯大運河上的貢多拉》(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Venice)《納爾尼的奧古斯都橋》(The Augustan Bridge at Narni)等作品。

柯洛尤其喜愛晨曦與暮靄時分的色調,柔軟且慵懶,其中,柯洛最為人稱道的畫作《維達拉福瑞小鎮》(Ville d'Avray),是柯洛在法國旅行時的作品,當時他52歲,經過多年的磨練,柯洛的繪畫技巧已經十分成熟,獨特的羽毛狀畫風,使林木、雲朵都變得蓬鬆,綠色、銀灰色的色調,則增添一股寧靜的氛圍,是柯洛畢生抒情風景畫的代表。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b)1796.07.16 ~ (d) 1875.02.22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