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08月18日 鄭世璠 生日快樂!

鄭世璠

2015-08-18|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

「藝術家的標準是很嚴格的。要有敏銳的心靈、廣博的內涵,才能自然由內而發的生成真義的『藝術』。」─鄭世璠
台灣前輩畫家鄭世璠生於1915年,卒於2006年,創作風格多元,在世時經歷數個台灣繪畫史重要階段,被譽為「台灣繪畫發展史見證人」。他的一生對台灣美術推廣不遺餘力,曾連續參與台陽美展50屆,是論及台灣美術史時一定得提及的藝術家。
鄭世璠早年向石川欽一郎、李澤藩、小原整、李石樵等人學習繪畫,早期繪畫風格偏向寫實,畫作主題多為台灣街景與名勝風景。代表作《後街》描繪日治時代的鄉間古厝,角落散置甕、瓦、碗以及曬衣架等生活用品,反映樸實自然的生活風景,色彩則以暖色系為主,營造親切與民生敦厚的氛圍。
1950年代起,鄭世璠也開始用抽象手法,將事物外型簡化,以粗曠線條與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呈現城市街景。《西門町》是粗黑的線條勾勒西門町擁擠繁華的高樓,同時使用濃豔的色調繪製幾何色塊,整幅畫宛如中世紀教堂燦爛的彩色玻璃。
74歲時,鄭世璠更突破過去的創作風格,嘗試「噴畫」技巧,讓筆觸活潑、具有律動感,同時讓畫面色調有漸層效果,表現詩意與內心情感。直到2006年辭世前,鄭世璠不斷嘗試新媒材,是位勇於挑戰自己的藝術家。
在畫家的身分之外,鄭世璠更是位評論家,他的筆是賦予畫作生命的彩筆,也是分析論述繪畫的健筆。鄭世璠求學時便展現對藝術理論極濃的興趣,深研西洋繪畫理論,在繪畫之餘,也先後擔任日日新聞、台灣新報、新生報記者,更主編過評論雜誌,因此被譽為「臺灣美術界的活字典」。
鄭世璠一生致力推展藝術,他任職彰化銀行研究室時,也將繪畫帶入銀行界。銀行每年出版的月曆採用世界名畫或是本土畫家的作品,將月曆藝術化,讓當時銀行的月曆一度洛陽紙貴。鄭世璠一生堅持自己藝術創作的理念,不為商業目的作畫,曾說過「美展是藝術家奉獻美神的祭典,而不是爭名奪利的場所」,這句話呈現他對藝術的虔敬之情。
鄭世璠,(b)1915.08.18~ (d)2006

REFERENCE

鄭世璠先生。圖/取自新竹市文化局
《後街》。圖/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
《綠蔭》。圖/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

鄭世璠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