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威雙北歐館 隨音樂起舞的藝術計畫

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Camille Norment

2015-08-21|撰文者:邱家琳

聲音能左右情緒,失戀時聽情歌平復心情,狂歡時隨搖滾樂擺動身體。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舉行一場音樂會,藝術家諾門特(Camille Norment)演奏風格輕快、雀躍的曲子,讓人們心情變得亢奮、欣喜若狂。

諾門特以「狂喜」(Rapture)為題創作音樂與裝置藝術,在北歐館內設計三棵假樹木,同時隨意擺放、堆疊白色窗框,大量玻璃碎落地面,讓人們誤以為是音樂震碎玻璃門窗,或聲響是因為玻璃碎裂產生。

天花板也設置8個指向性喇叭,讓它們如樹枝般延伸,分別朝向不同的方位,播放由玻璃琴(Glass Harmonica)、電吉他、小提琴演奏的曲子,藉此探索聲音與環境的關係,以及音樂如何影響人們的身體與心靈。

指向性喇叭會限制聲音傳遞,要待在一定的距離內才聽得到音樂。當這些指向性喇叭的方向不同,人們為了聽清楚歌曲,會不斷在展間移動腳步,彷彿隨著音樂起舞。

「人們是透過聲音與環境產生連結。」諾門特表示,音樂具有刺激人們感官的特性,讓人們重新關注周圍環境,激發嶄新且積極的思維。她也說明,玻璃琴的音色獨特會影響人們情緒,曾被視為像毒品般讓人喪失心智的事物,還被國家限制使用。

玻璃琴是利用手指摩擦玻璃發出聲響的樂器,曲風輕柔優美,曾風靡18世紀的德國,知名音樂家莫札特與貝多芬都曾用玻璃琴演奏。但德國政府曾以音色讓女性情欲高漲、對人們精神產生不當影響為由,禁止音樂家使用玻璃琴演奏。

對諾門特而言,音樂是藝術創作最好的媒材之一,能呈現詩意與混亂的狀態,反映人們的快樂或精神創傷。同時,她也透過玻璃琴的發展歷史,探索音樂是如何被人們建構或顛覆,以及如何滲透到各國社會文化。

【56th 威尼斯雙年展系列報導】
【北歐】威雙北歐館 隨音樂起舞的藝術計畫
【法國】威雙法國館 會移動的心靈綠洲
【美國】威雙美國館 精靈與大自然共存的故事
【德國】威雙德國館 為失業勞工發聲
【瑞士】威雙瑞士館 自然與人造物的交集
【荷蘭】威雙荷蘭館 一間土壤博物館
【希臘】威雙希臘國家館 一家皮革商店
【英國】威雙英國館 當代女性藝術家莎拉盧卡斯個展
【冰島】威雙開展兩週 冰島館被迫閉館
【澳洲】威雙澳洲國家館 述說走錯路的時代
【日本】威雙日本館 鑰匙串起的回憶之網
【台灣】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開展 吳天章:別說再見
【肯亞】威雙肯亞館 肯亞人:這哪算國家館?
【土耳其】威雙土耳其國家館 一個撒克斯的宇宙
【伊拉克】威尼斯雙年展 伊拉克國家館聚焦ISIS
【烏克蘭】烏克蘭藝術組織穿軍裝 佔領俄國國家館
【哥斯大黎加】「威尼斯之恥」再添一例 哥斯大黎加退展
【台灣平行展】威尼斯雙年展 張耀煌的蒼生問
【印度與巴基斯坦】世仇破冰 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威雙共展

REFERENCE

【Artsy】Behind the Biennale: Camille Norment’s Haunting Symphony Shatters the Nordic Pavilion
【e-flux】Nordic Pavilion at the Venice Biennale
【Christie's】Venice Biennale: 10 must-see National Pavilions
【Art Review】The Venice Questionnaire 2015 #35: Camille Norment
【Vernissage】Camille Norment: Rapture. Nordic Pavilion at Venice Art Biennale 2015
【Designboom】Rapture by Camille Norment at the Nordic Pavilion, Venice Art Biennale 2015

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Camille Norment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