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社群的創世紀 第十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台北數位藝術節台北數位藝術獎王新仁顧廣毅

2015-11-15|撰文者:邱家琳

台北數位藝術節今年邁入第10歲!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今年以《創‧世紀》為題,展示六組國內外數位藝術家透過分享知識、集體創作,試圖創造一個更理想的社會。而第十屆台北數位藝術獎首獎分別由王新仁《幻象中的歷史現場》、顧廣毅《The Fellatio Modification Project》奪得。

回顧台北數位藝術節10年來的發展,能看見台灣數位藝術的轉變。台北數位藝術節召集人黃文浩表示,台北數位藝術節從早期關注聲光效果的科技藝術,到第七屆開始探討電玩的發展歷史、主題內容,以及性別角色、暴力等文化內涵,讓人們了解數位藝術的多元面向,到現在數位藝術家透過作品跟群眾互動、將作品介入與改善社會,以及思考文化議題。

今年,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創‧世紀》展示國內外六組數位藝術家「分享」、「學習」與「共創」的情形,以及藝術家藉由網路社群、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創作作品,探討建築、城市、民主等多元議題。

「開放原始碼」與「共創」是一種博愛的精神,人們將累積的經驗分享給他人與網路,共同創造更美好的事物,最後形成世界各地願意分享「知識」的風潮。《開放書屋》由英國非營利組織「WikiHouse」帶領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和AHA台灣義築協會,共同使用開放原始碼,進行CNC構件切割所完成的作品。

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策展人李柏廷表示,「WikiHouse」利用開放原始碼建造《開放書屋》,目的是希望將蓋房子的權力還給人民,讓人們擁有居住的權利。同時,這件作品在數位藝術節展出結束後,將捐贈給新竹縣北平國小作為圖書館使用。

同時,網路社群也成為藝術與社會運動的媒介。台灣公民團體g0v提出計劃「眾志成城—協同創作、街頭集會、基進民主」,藉由便條紙、膠帶、紙版、梯子等工具,在展覽現場營造一個公民參與社會的資訊平台,讓人們能隨時演說、討論、集會。

台北數位藝術獎首獎得主王新仁也關注民主議題,透過音像作品《幻象中的歷史現場》,還原當初在太陽花學運感受到的氛圍。他認為在太陽花學運期間,許多資訊、說法在參與者間相互流傳,但他們看見或理解的事實,卻與媒體報導截然不同,這也讓人們感到困惑不安,懷疑自己認知的事實是否存在誤解。

另一位首獎得主顧廣毅則結合藝術與牙醫學科技,進行一項口腔改造計劃《The Fellatio Modification Project》,試圖增加男同志在口交的性行為的感官享受。從牙醫學的觀點來看,口腔有美觀、發音、飲食等三種主要的功能,顧廣毅則透過藝術創作,關注口腔的第四種功能「性」,同時探討性、科技、人類與社會的關係。

台北數位藝術節台北數位藝術獎王新仁顧廣毅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