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品與垃圾 垃圾袋的藝術替身

台北當代藝術館盧征遠替身

2015-11-26|撰文者:邱家琳

垃圾袋可能裝有飲料罐、吃剩的廚餘、壞掉的傢俱,或其他要丟棄的事物。今年11月,中國藝術家盧征遠受邀到台北當代藝術館參展,以「替身」為題,展示約30個黑色垃圾袋,但這些袋子裡面可能不是放一般的垃圾,彷彿裝有蜷曲、跪拜、倒臥等各種姿勢的人體。

這些垃圾袋看起來份量爆滿,似乎將人體緊緊包覆在內,但人們無法確定裡面裝有人體,垃圾袋可能放了玩偶或其他物品,也可能什麼都沒有。盧征遠嘗試打破「垃圾」的概念,當人們用垃圾袋裝人類,人類似乎就變成廢棄物,而垃圾袋被放在美術館展示,也能被視為藝術品。

盧征遠喜歡將人們習以為常的物品,換成其他材料創作,改變事物原本的意涵,譬如他用黑色大理石雕刻這30個垃圾袋。一般的垃圾袋由塑膠製成,材質輕盈、價格便宜,是隨手可丟的物品,但大理石的質地重、堅硬光滑,價格較為昂貴,通常被用來雕刻偉大人物的肖像與紀念碑。

垃圾袋與大理石代表輕與重、廉價與高貴,即將被清理與永久紀念等互相對立、衝突、矛盾的意象。藝術家藉此作品表達,這些人體雕塑雖然不是真的垃圾袋,但不見得是假貨或偽造品,它們可以是廢棄物或藝術品,也可以是垃圾袋的「替身」。

除了透過雕塑「以假亂真」,盧征遠也用錄像創作月亮的「替身」。某年中秋節,北京霾害嚴重,人們無法出外欣賞月亮,他便上網搜尋滿月的圖像,並關掉屋內的燈光,再利用手機拍攝電腦中的滿月,讓人們改在工作室裡觀賞月亮。

這段影片《房間裡的月亮》暗喻數位虛擬的事物逐漸取代真實物品,人們在現代社會中,透過網路、社交軟體去填補現實的缺憾,但這些虛擬的體驗可能終究只是個替身。

台北當代藝術館盧征遠替身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