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時間的錘鍊 倪有魚水滴石穿

倪有魚台北當代藝術館

2015-12-28|撰文者:王士源

滴水可以穿石,既使是至柔的水,只要持之以恆,也能擁有無窮力量,摧毀堅硬石塊。中國藝術家倪有魚的創作也是如此,他的創作過程緩慢、細緻,一件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常歷時多年,在時間的錘鍊後,蘊含著對時間與空間的無數討論。

時間在倪有魚的作品裡,被壓縮、被凝結,他在創作時與媒材對話,節奏緩慢,讓作品平靜又飽含力量。今年,倪有魚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便以「水滴石穿」為題,對過去三年的創作做一次階段性梳理,展現他的藝術創作精神,展覽展至2016年2月14日。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細微的事物小如細胞,自能成為一個宇宙;再巨大的物體大如地球,在宇宙裡也只是一顆塵埃。而倪有魚的《塵埃》,則是一塊尋常的黑板,與數不盡的白色粉筆點製成的星空圖。用細微的粉塵,表現宏大的宇宙。

《塵埃》這件作品來自於一張星空的圖片,用最傳統的網格複製,把圖上的星空,一點一點慢慢複製到黑板上,創作時,每個座標也盡可能點到最準確。浩瀚宇宙,無窮星空,《塵埃》要複製一張星空圖,從無到有,花費的時間,難以計數。

用難以計算的創作工時來成一件作品《塵埃》,作品完成後,還得噴膠三十幾天,把粉塵與灰塵固定在黑板上,讓作品穩定下來。倪有魚說,隨著每次展示,空間裡的灰塵會被《塵埃》吸附,作品上的塵埃也會飄落,它每秒都在變化,一如從未停止變化的宇宙星辰般。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建成國民小學,展間則是一間間的教室。在台北當代裡,人們將看著黑板上的星空《塵埃》,在小小的教室裡,體會宇宙的浩瀚之美。

《臥遊池》 臥遊在倪有魚山水中

「臥遊」一詞,意指過去文人看著山水畫,悠遊畫裡的丘壑。而對倪有魚來說,臥遊有兩個層面,一是精神性的旅行,另一個則是藝術家將平鋪的宣紙放在桌案上專注創作時,心思遊走於筆下風景的心靈狀態。

倪有魚的裝置作品《臥遊池》便在呈現他對臥遊的思考,創造出一個藝術家幻想中的場景;一座結合典雅的園林石湖與游泳池的微縮造景,池中游著數條小魚。人們看著這件作品,心跟著池中的小魚,優游在倪有魚的丘壑中。

這件微縮造景過程,與古代園林的疊山工程一樣,必須安排與打磨造景裡的山景,讓這些石頭間的凹凸關係相契合,找到最好的組合;游泳池的馬賽克有幾萬顆,也是一顆一顆慢慢貼好完成。

倪有魚說,這樣的創作過程,很像畫一張山水畫,《臥遊池》的一山一石,就如山水裡的一筆一筆皴擦點苔般,將山水暈染而成。他緩慢平靜地製作《臥遊池》時,也臥遊於《臥遊池》中。

倪有魚台北當代藝術館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