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總統,文化呢? 失溫的文化政策

文化政策

2016-01-14|撰文者: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總統,未來『事』?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九日在敏隆講堂舉行,主辦單位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集合十多個團體,針對台灣文化議題與政策現況提出文化聲明,會中藉由「翻滚吧!民間文化政策論壇」凝聚眾人關切的文化議題,集合眾人對文化政策共同想望的寶貴發聲,提出與國家未來文化政策發展方向的連結。

向來以推動台灣文化政策的研究作為臺灣文化政策學會發展主軸,「總統,未來『事』?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由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主辦,合辦單位有典藏今藝術 ARTCO、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論壇以「消失的文化政策」為題,反映了文化政策在當今總統選舉三組侯選人提出政見主軸被邊緣化的弱勢。理事長劉俊裕說,文化政策在 2016 總統大選候選人的領域中,再次成為點綴式的口號,常務理事廖新田指出,長久以來台灣只看到經濟型、政治型或法律型的總統,期許未來台灣也能出現文化型的總統,真正實踐「文化立國」的國家願景。

面對各團體的聲明,理事長劉俊裕表示,總統大選正在加溫,但文化政策在失溫,做為文化人不能缺席,努力和藝文相關團體做串連,誠如學會強調人民與社群作為文化主體,期能加速推動文化法律與制度的建置與改革、定位與省思文創產業的價值與策略,以檢討台灣的表演藝術環境與規劃視覺藝術的永續性。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廖新田表示,長期關注文化政策,但發現有如狗吠火車,文化淪為附屬的角色,一直處在被邊緣化的狀態,他覺得民間文化人應走自己的路,展現文化發聲與公民參與的力量,不要依賴政府。

而媒體改造學社則提出公共廣電媒體、有線與衛星電視、影音圖文與人才培育的三大主張;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期望政府建立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發展機構;紀錄片工會呼籲政府應提出整體影視文化政策;好勁稻工作室強調未來施政的領導人應廣納民間意見,對文化法規進行全面性的改革與檢討。除上述團體外,論壇中更有竹圍工作室、視盟、臺灣文化法學會、畫廊協會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帝圖科技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牯嶺街小劇場、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秘密讀者等團體共襄盛舉,現場並有非池中網路直播會議進行實況。

論壇中文化政策學會理事吳介祥以「永遠的文化政策過渡期─2015年文化與視覺藝術環境回顧」,藉由全台古蹟「起火」地圖的事件概念,做為當今文化資產保存仍待努力的觀照。理事張宇欣在「翻滾吧!文化議題」,從文化資產社造、文化政策與法規機制、文創產業與文化經濟、表演與視覺藝術補助、藝術教育與人才培育、影視聽與出版產業等方向討論,分別由引談人廖新田、王俐容、林詠能、吳介祥、詹婷怡、蕭麗虹和李明俐擔任,引談人和與會來賓的熱烈發言討論,傳達出文化人對文化政策與議題的關切與熱忱。

會中經過熱烈的發言討論後,文化團體就重要議題的關切,分別有文化例外前提下訂定文化基本法、督促政府承諾給視聽表演藝術等補助、專業藝術人才培育及接軌教育、文創經費中部分比例用作非商業主流的作品或產出、文化人才培育機制抵稅獎勵捐助、藝文補助分類重新檢討等議題,學會也希望三組總統侯選人能夠聽到文化團體及文化人的訴求與發聲。

而在「文化大聲說」中,許多文化人跨界對談文化議題與文化政策的連結,希望影響未來文化政策的發展方向。竹圍工作室藝術總監蕭麗虹表示,希望未來總統可以理解文化不是消費,不是經費的撥款,而是要思考政府應好好認同文化的價值,如今以文化例外的方式,建構出文化的認同與思考方向。視盟代表吳牧青則強調文化元年至今經歷了四年,文化政策與議題監督仍然不在主流中,令人遺憾;畫廊協會代表則指出,未來如何把文化政策和產業政策做區隔,利用文化政策去捍衛文化和藝術的價值,是施政領導人當務之急;媒體改造學社馮建三呼籲政府正視影視聽應做為文化政策的航空母艦,不要再裝聾作啞。

總統,未來事?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聲明

豐富台灣文化治理生態的永續價值和生命力

2016 總統大選在即,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秉持著關心國家文化政策走向的初衷與熱情,希冀扮演串聯民間文化團體的平臺角色,集結關注文化政策未來的民間團體與個人,共同發起「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讓文化政策議題回歸到民間主體性、自主性與自發性的原則。對於台灣文化政策的未來發展,我們有以下主張和訴求:

一、「人民與社群作為文化主體」是政策的核心價值所在。

文化政策的形成與匯聚,是主導政策是否能回應發展需求的關鍵。政策的制定,不應是單由政府上位思考的角度出發,而應該參納產業、學界與民間團體,特別是源自文化主體-人民與社群的視角,透過滾動式的討論、商議與淬鍊,方能使政策更回應需求、更臻完善。

二、加速推動文化法律與制度的建置與改革。

制定文化基本法,確認長期文化政策目標、設置文化政策智庫、深化藝術教育、設置文化影響評估制度,並建立及跨部會文化合作機制是刻不容緩的課題。我們主張,台灣應該強化各種國際公約在台灣法律面的立法與執行落實(例如兩公約、文化多樣性公約、原住民族宣言等),並且整合文化補助資源,設計公平合理機制有效分配資源,簡化補助執行單位和程序,落實補助效益評估。

三、再次定位與省思文創產業的價值與策略。

我國文創產業至今已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在過去快速發展的歷程中,文創產業在理論與實務面,以及產業路線的定義與劃分上,出現了諸多爭論。我們主張未來的文創政策應重新定位、區隔文化事業與產業。同時依循國際文創產業統計架構,逐步健全我國文創產統計。

四、審酌趨勢並且創新思維,通盤檢討台灣的表演藝術環境。

台灣表演藝術環境,已面臨嚴峻挑戰。目前的政策和補助工具,難以因應社會條件變化和長期發展需求。我們主張政策面必須通盤檢討、審酌趨勢並且創新思維,兼顧觀眾培養、藝術創作、劇場活化、市場開發以及人才培育,建立表演術創新發展的友善環境與機制。

五、視覺藝術的永續性與創造性規劃。

視覺藝術長期以來也都在資源不足下掙扎,勉力發展出許多面對挑戰的能力。未來的政策規劃除了應思考永續性,而非將藝文補助視為消耗性的年度計畫。我們呼籲政府各部門之間應疏通溝通和合作管道,讓創造性不只存在於娛樂性的展演中,還能發揮於各種社會挑戰上。

文化是簡單的、平常的、平凡的、貼近生活的。豐富台灣文化政策、治理生態與民間文化創造力量的永續價值和生命力,才能確保人民和社群(包括原住民族)參與文化生活的基本權利。然而遺憾地,文化政策在 2016 總統大選候選人的視域中,再次成為點綴式的口號。長久以來台灣只看到經濟型、政治型或法律型的總統,我們期許,未來台灣也能出現文化型的總統,真正實踐「文化立國」的國家願景。

REFERENCE

【官方網站】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文化治國、文化興國(上)  臺灣文化政策的藍圖在哪裡?
文化治國、文化興國(中)  臺灣文化政策的藍圖該如何擘劃?
文化治國、文化興國(下)  誰的臺灣文化政策藍圖?人民怎麼參與,如何監督?

文化政策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