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02月04日 Fernand Léger 生日快樂!

生日Fernand Léger

2016-02-04|撰文者:李佩儒

提到立體派,就會想到畢卡索(Pablo Picasso)、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兩位藝術家。但有別於畢卡索與布拉克破碎的幾何圖形、抽象的構圖,今天的壽星─法國立體派畫家費爾南˙萊熱(Fernand Léger)更強調圓柱狀與管狀的結構。
萊熱生於1881年,一生中遭遇了兩次世界大戰,並經歷西方藝術流派的轉變。萊熱的繪畫風格也隨著時代前進有極大的變化,但作品主題仍關心人在城市、科技等工業環境的狀態。
他早期受到義大利未來主義(Futurism)與奧菲主義(Orphism)影響,強調畫面的「動感」與光影變化。像《藍色的女人》(Woman in Blue)能看見大量的黑白色塊、管狀與柱狀的幾何圖形,營造了凌亂流動的速度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萊熱入軍隊服役,認識來自各行各業的人,並參與製作大砲、飛機。參戰期間,他不只體認到機械的重要性,也激起了他對人物的興趣,從此他的畫作展開了新頁,進入「機械時期」。
「戰爭讓我忘卻了1912年至1913年的抽象藝術。」萊熱曾說,戰爭的經驗就像某個人自然、多變、幽默地將他包圍,那真切的現實感,就存在人們的生死之間,讓他想用顏色和豐富多變的情感來描繪。
「機械時期」的代表作《玩牌者》(Soldiers Playing at Cards),以紅、黃、藍、黑、白等色彩勾勒幾何圖形,並添加機械的金屬感,畫面中能隱約看見機器人與怪物的形象,反映了戰爭經驗的矛盾情緒。
戰爭結束後,歐洲社會動盪、經濟蕭條,藝術界掀起了「回歸秩序」(return to order)的訴求,部分立體派畫家以幾何圖形、鮮明色塊,重新繪製古典題材。而萊熱的畫作也開始與傳統法國畫作有了連結,像《藍色的女人》就以管狀、柱狀的幾何圖形勾勒裸女外貌。
在同一時期,萊熱開始接觸電影製作,被電影的魅力深深吸引,曾一度想放棄當畫家。1924年,他拍攝電影《機械芭蕾》(Mechanical Ballet),用特寫鏡頭拍攝女性唇齒的圖像,畫面中女性不斷重複相同動作,沒有任何敘事。
而電影也影響了萊熱的構圖。他以鏡頭拍攝人們喝酒的特寫構圖,結合矩形、圓柱等圖形繪製《虹吸管》(The Siphon),畫面中可以看到一隻手拿著酒瓶與杯子。
萊熱的作品風格一生多變,為現代藝術留下了無限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戰,萊熱遷居紐約,畫作題材多省思工業文明,在戰爭結束後,萊熱開始繪製特技演員、建設人員、潛水員和鄉村旅遊的景象,同時也前往歐洲、南美洲各地創作馬賽克、彩繪玻璃及壁畫。
Fernand Léger, (b)1881.02.04~(d)1955.08.17

 

REFERENCE

【圖】Wikiart(La Femme en Bleu)
【圖】Wikiart(Mother and Child)
【圖】Wikipedia(Mother and Child)
【圖】Wikiart(Three Women)
【圖】Wikipedia(Nudes in the Forest)

生日Fernand Léger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藝術評論

08月08日 石川欽一郎生日快樂!

2018-08-08|撰文者:莊瑋容16631

藝術評論

08月04日 郎靜山生日快樂!

2018-08-0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