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產業

中國新常態經濟下的文化藝術金融布局─台灣呢?

藝術金融藝文智庫消失的文化政策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

2016-02-23|撰文者: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 闕巧婷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紛紛報導,中國金融市場的疲弱與禁奢令的執行,可能導致2016藝術市場的寒流,並讓這個處於急速膨脹的市場產生泡沫化的危機。在全球對中國市場發展持續趨緩的預測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APEC會議上提出的「經濟新常態」的說法,於今昨兩年,在亟需穩定市場信心與計畫經濟的氛圍下持續發酵:下一波經濟的發展不再強調數字的膨脹,而是側重結構的調整並進行產業轉型升級。〈藝術中國〉則認為中國藝術市場新常態的關鍵詞,則包含市場健康化、成長速度穩定化,以及發展創新持續性。互聯網金融化的藝術產業鏈,在此背景下成為中國2016年最火熱的文化關鍵詞之一。

新常態的藝術品消費趨勢調查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中國藝術消費品指數的編制與研究》報告(2016)認為:在「新常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由於其廣泛的產業滲透力、影響力和輻射力,將成為全球經濟轉型重要推手;其中藝術品消費更是新常態時期「特色化、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代表」。該報告透過隨機抽樣,由線上與線下平台針對民眾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2,859份,針對中國民眾藝術品消費行為的動態進行追蹤。

個性鑑賞理性消費

概括來說,即使人均收入水準與審美水平已提升,中國的文化消費市場是受到壓抑並且還未成熟的,仍有往高質量與高價格發展的空間。年收入新台幣25萬元以下者為消費大宗,其次是25-50萬元的群體;並且不能小看八、九○後世代在聯網電商持續升高的消費需求,他們對品味與審美有著更加分化的個人標準,消費的目的以個人欣賞為主,並且希望展現出獨特的自我風格。即使接近半數民眾認為「只要創意好,能力接受範圍內不在意價格」,購買的意願依然隨著價格的增長而減低,以新台幣5000元以下的作品價格有最好的市場。

藝術消費數位化

此外,消費者仍偏好在實體空間購物,包括畫廊、藝博會、文物特色商店與創意市集;但是也有高達51%的受訪者表達對於透過線上平台進行購買、競標或者拍賣的意願。而根據報告對於機構的訪問,發現機構高度看好數位化趨勢;甚至已產生產業鏈細緻化的演變,有平台作為溝通藝術家與顧客的C2C平台(藝高高)、針對客製化藝術品進行媒合與製作的商務網站(ARTTO藝圖)、或者是在推介藝術觀點兼經營藝術品租賃的平台(62度灰);這些受訪機構也表示未來將會採用藝術眾籌的方式提供群眾更多參與藝術消費的可能。

可預見,在下一個消費世代中,互聯網消費加金融服務亦成為藝術品消費與產業發展的方向之一;面臨轉型與經濟困境的同時,中國官方積極布局。

具有前景的互聯網藝術金融產業

2015年底,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發布《中國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4)》,在文化金融產業估值突破一兆人民幣的前景下,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藝術金融創新發展的關鍵點與突破口。

研究認為,金融與互聯網完整結合後,借用互聯網縮短時空差異,以及其具有開放、透明與可追蹤性的特點,針對藝術品建立價格指數追蹤,進行作品真偽與價格的風險控管,可完善藝術產業對於融資的需求,建構如藝術品質押借貸服務;同時也降低藝術產業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門檻,讓一般公眾能夠以眾籌或者P2P式資金/商品流通資助或者接觸藝術。

文化強國下的戰略思考:產官學藝術經濟智庫多元並立

在所謂「新常態經濟」下,藝術產業已經著手了解消費者的樣貌與發展趨勢。在2011年的「文化強國」與2013年底「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後,相關智庫、藝術新創實踐的嘗試如雨後春筍般展開。在計畫經濟跟前,科研項目是為中國布局文化藝術產業的基礎建設。

學界智庫:理論建構與人才培育

實際上,前述提到的藝術品消費指數報告執行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早在2006年成立,現已能針對數年累積下的數據,跟進國策進行研究與提出建議。2007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則成立了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為中國首座直指藝術經濟與藝術金融化的創研平台,頻繁地於其微信(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精簡的藝術產業分析與觀察。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在財政金融學院下成立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關注藝術與金融交互作用下的市場與產業效益;相對於此,2015年,北京大學則在藝術學院成立藝術金融種子人才研究學程,在位列四大文化發展重點之一的「文化金融」概念下,以人才布局規畫為目標,培養藝術金融跨界管理人才。

業界智庫:實踐中不忘數據累積應用

除學界設立相關智庫與研究項目外,業界也積極地在嘗試藝術金融模型實踐之餘,提供相關人才累積實務經驗的機會。

中國山東濰坊銀行2014年設立「濰坊銀行藝術金融研究中心」,發展中國藝術金融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並持續累積數據,期建構更精準的中國藝術金融價格指數、畫廊價格指數與濰坊畫廊價格指數。在濰坊銀行持續推動藝術品質押借貸業務的同時,更於去年底設立中國第一家藝術金融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待遇比照銀行正式人員,進行藝術金融數據庫、產業研究與藝術資產應用研究。

濰坊研究中心2015年10月發布的中國藝術金融指數簡報,由濰坊銀行融資之質押藝術品價格所計算出的指數顯示:與2014年1月數值作為基期(100)相較,2015年後1月後數值由125持續下滑,於3月後維持穩定於82左右波動。而2015年1月至10月間,畫廊價格指數(來自全國畫廊藝術品交易價統計)與濰坊畫廊100指數(鎖定全國代表性畫廊藝術品交易價格統計)的波動趨勢則呈現一致變化,於6月攀升至最高點,與中國國內多場藝術博覽會──包含巴蜀藝術博覽會、CIGF 中國山東國際畫廊藝術博覽會、南京國際藝術品博覽會,以及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舉辦時間一致。

官方智庫:統整性戰略制訂與聯繫產學

2015年年初兩會上「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畫綱要(簡稱十三五,為2016-2020年間規畫)」發布後,該國文化部亦成立了「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專家委員會」,同時並制定委員會章程導引營運並且規範委員權利義務,邀集來自文化藝術、管理、法律、經濟等跨領域專家。雖然此舉隱含相當的示範性與宣傳性作用,然而其政府機關的積極與民間智庫發展的效率卻是台灣值得借鑑。

同年度2月正式掛牌的「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由文化部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領軍,擬每年發布文化產業中30個不同業態與產業鏈的研究報告,針對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提出深入分析;該智庫現已產出《中國文化金融產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4)》以及前段摘要的《中國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4)》。

綜觀中國產官學三方的積極行動,其文化生態與藝術市場的戰略與布局野心可見一斑。相較於此,台灣立院新會期已開議、新政府的內閣布局將陸續浮出,選前已消失的文化政策、在台灣失聲已久,具有實踐性與遠見的文化藝術戰略藍圖,是否有重新浮現的機會?

REFERENCE

【Wall Street Journal】A Widespread Chill in Art Sales
【New York Times】Inklings of a Chill in the Art Market
【藝術中國】藝術市場的新常態與中國夢
【藝術商業(2016.01)】中國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中國藝術消費品指數的編制與研究》報告
【藝高高】
【藝圖ARTTO】
【62度灰】
【中國藝術金融與藝術品鑑雜誌201512增刊號】《中國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4)》、《中國藝術金融指數簡報》
【新浪網】「2016中國藝術金融年會」召開 引領藝術金融產業發展
【雅昌網】潍坊银行艺术金融研究中心成立
【華圖金融培訓】2016年濰坊銀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招聘簡章
【人民網】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在西安召開
【中國政府網】文化部成立「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畫專家委員會

藝術金融藝文智庫消失的文化政策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