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一群藝術家開始在雪地作畫、在海邊堆砌巨岩、用布料包覆樹木,在世界各地創作環境藝術作品,讓人們以全新的視角欣賞大自然之美。其中,美國已故藝術家奧本海姆(Dennis Oppenheim)不只用泥土、岩石、雪地等自然材料,也融合金屬、塑膠、鋼筋等工業材料創作,甚至透過大型藝術裝置與自然美景對話。
對奧本海姆來說,整個地球都是他的工作室,他認為藝術家應該走出美術館,到戶外創作。今年5月,美國史東金藝術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以「丹尼斯‧奧本海姆:陸地工作室」(Dennis Oppenheim: Terrestrial Studio)為題,展示丹尼斯‧奧本海姆畢生重要作品,訴說他對環境藝術的貢獻,展覽展至11月13日。
奧本海姆早年常把雪地、草地當作畫布,直接在上頭繪製圖案,像《願山瘋狂》(Wishing the Mountains Madness)便是在加拿大綠油油的草原上,繪有數十顆白色星星。此次展覽也在史東金藝術中心園區內重現這件作品的風貌,如果從高處往下看,草地上的星星彷彿正在閃爍,宛如夜空般寧靜與美麗。
往後40年,奧本海姆更積極使用新媒材,作品開始出現金屬、塑膠、鋼筋等工業材料,藉此對比自然美景與人造景觀的差異。2002年,他利用鋼筋與鋼板設計一個大型裝置《花園的入口》(Entrance to a Garden),外形既像一件打好領帶的藍色襯衫,又像一棟房屋,暗示人們穿越這棟房屋的門口,便能走到自然美景裡。
而《花園的入口》獨特的造型,不只融合藝術、建築與時尚設計的概念,也強調公共藝術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新關係與連結。對奧本海姆而言,在戶外展出的作品不該只是被觀看,參觀者可以透過藝術品來享受大自然風光。
除了展示舊作品外,史東金藝術中心也根據奧本海姆留下的設計稿,打造他未完成的遺作《犁溝》(Dead Furrow)。《犁溝》外形像被截去一半的金字塔建築,是奧本海姆以農田灌溉的溝渠為靈感所設計的觀景台,有3公尺高,人們可以從中間的樓梯走上去,眺望遠方的風景。
針對史東金藝術中心替奧本海姆完成藝術品的作法,與奧本海姆合作長達25年的助手克蘭特(Paris Murray Celant)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她說,環境藝術家常有一堆沒有實現的作品,人們現在依序幫忙完成,但這些被完成的作品本身並不珍貴,真正寶貴的是藝術家的想法。
整個地球都是他的工作室 奧本海姆回顧展
HOT NEWS
-
1.
常玉與張大千《對比兩位最極端的繪畫大師》
-
2.
【聊聊工作室】描繪芸芸眾生 倪瑞宏仙閨收藏故事多
-
3.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不認識就是遜!」繪畫作品亮點(一) 五木田智央 Gokita Tomoo
-
4.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誰敢再說女人不會畫?!」繪畫作品亮點(二) 珍妮.薩維爾 Jenny Saville
-
5.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單色也能這樣畫!」繪畫作品亮點(三)馬克.坦西 Mark Tansey
-
6.
一檔探索古代顏料的展覽 挖掘百年手稿背後驚奇
-
7.
個資洩露風波不斷,英藝術家SOP教你如何遠離臉書
-
8.
香港蘇富比現當代晚拍 3.2億趙無極居華人現代藝術之首
-
9.
古都與當代藝術的交集:2018 ART TAINAN特搜-精巧細緻的藝術風格呈現
-
10.
MoMA 2018新攝影展回歸 解讀五位新秀創作
REFERENCE
-
國際新聞
沙漠裡的彩色魔山 向美國環境藝術致敬
2016-05-24 -
國際新聞
女版波洛克 琳達.賓格勒斯
2015-02-02 -
藝術新聞
魏澤駐村德國貝塔寧 作品再現土耳其廢城彷彿台灣處境
2018-04-25 -
國際新聞
莫迪里安尼最大尺幅作品 蘇富比估價逾1.5億美元史上最高
2018-04-25 -
藝術新聞
2018 《Dream Holic 御風而行》 行云影像創作展
2018-04-25 -
國內要聞
公視旗艦大戲《魁儡花》團隊發布 陳郁秀:讓國際看見台灣最好的
2018-04-24 -
藝術新聞
518國際博物館日開跑 主題和優惠活動看這裡!
2018-04-23 -
藝術新聞
錯/措身—記憶與遺忘的封印
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