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6-09-05|撰文者:陳乃慈

長期旅居澳洲的布農族藝術家依法兒.瑪琳奇那(Eval Malinjinnan),在今年八月回台舉辦個展,展名「月兒說話」,以國際繪畫語言乘載布農族文化、神話元素,在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TICA)展出,展至10月1日。

策展人莊毅朗表示,依法兒.瑪琳奇那曾擔任原住民族電視台的英文主播,在旅行中途經澳洲,發現當地原住民藝術發展蓬勃,開始思考如何用藝術去乘載自己的文化、身分認同,而後長年旅居澳洲。

在藝術家的繪畫中,可以看到類似卡漫、插畫形式,也許看起來不像傳統原住民藝術,其實她想製造國際性的繪畫形式,畫作的文本仍來自原住民文化。

藝術家在展出畫作《月祭》裡,講述布農族的射日神話。

世界上曾經有兩個太陽、非常炙熱,一對父子出去打獵時,太陽把兒子曬成了蜥蜴,父親非常生氣,帶著獵人把太陽射下來。受傷的太陽變成了月亮,質問父子為何要傷害自己,並責備他們不知感恩,因為太陽照耀是上天的恩賜,而且賜予土地能量…勇士聽到以後感到羞愧,承諾以祭典贖罪,這也是布農族有許多祭典的原因。

《月祭》裡,中央的兩個女孩在祭典裡跳舞,頭上是一輪巨大的月亮,兩旁有兩位勇士面向中央。在左方勇士的腳邊,有一隻綠色的蜥蜴,指涉神話中被曬成蜥蜴的兒子;勇士腳下繪有一條年曆,布農族沒有文字,以符號、註記的方式記錄現在到了哪一天,而在那一天要做甚麼事。

策展人說,另一幅《月亮的祝福》把所有布農族穿戴的物品包含在作品中,例如女子戴在頭上的裝飾品;畫作主角擁有國人的臉,傳遞藝術家「人在國外,擁有在國外生活的經驗,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布農族血液,並嘗試結合這兩件事情。」而畫中女子的手勢則代表祝福。

另一個藝術家常用的元素,是布農族的聖鳥紅嘴黑鵯。牠往右飛代表幸運,往左飛代表不幸,因此在畫面中會擺在右邊;藝術家也會將自己的臉孔入畫,例如《與月的舞動》,臉孔輪廓鮮明的女子在頭巾上插著髮簪,其實是布農族人使用的菸斗。

策展人莊毅朗表示,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由誠美社會企業支持、成立。許多原住民藝術家擁有才華,卻沒有機制進入複雜的主流市場,他說:「有沒有可能透過藝術作為方法,去翻轉原住民的社經地位生活?」在台灣,藝術的機制不夠明確,希望藉由畫廊的形式,開展能夠幫助原住民藝術家的機制。

REFERENCE

【原住民族文獻】傳說與月亮的約定——布農族祭事曆Islulusan 文/海樹兒•犮剌拉菲HaisulPalalavi
【圖片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依法兒.瑪琳奇那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月兒說話布農族射日神話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