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聽回莫村老兵講過去 揭不為人知歷史

許家維回莫村計畫鳳甲美術館回莫村志強之家

2016-09-12|撰文者:陳乃慈

住在福爾摩沙島上的人們,大都認同台灣的歷史發展,是沿著某條大軸線進行,但在公認的歷史外,受到地理環境、歷史因素阻隔的小人物卻遭到遺忘,比如一群滯留在泰緬邊境的老兵…

藝術家許家維關注泰緬邊境不為人知的中國老兵、情報局成員和孤兒,在過去累積了系列作品「回莫村計畫」(自2012年開始),都和當地老兵與孩童協力完成,包含錄像、裝置的形式,今年在鳳甲美術館展出,展至9月25日。

「回莫村」位在泰國跟緬甸的邊境。1949年國共分裂後,蔣介石的部隊撤退到台灣,有一支部隊在雲南,雲南當時的省主席投共,部隊敗退以後撤退到緬甸。而後經歷聯合國調停、征戰,部隊一路退守到泰國,暗地裡以反攻大陸為目的駐守當地;1980年代時,這支部隊和泰國政府簽訂協議取得居留權、擔任傭兵,在當地組成了好幾個村子,回莫村由其中一支部隊和他們的家眷組成。

去到當地後,許家維想了解老兵的狀況,間接認識一位田約瑟牧師,他在村裡創辦「志強之家」照顧孤兒,孩子的父母大多因販毒遇害,或者因此入獄。牧師的另一個身分,是曾在回莫村的情報局擔任情報員,該局由中華民國政府、美國政府支持成立,秘密監控大陸的共產黨活動。

對準孩童拍攝太殘忍 請他們當記者採訪牧師

許家維表示,小朋友就像在反映大時代的變化,並代表著現在發生的事情,他原本想拍攝小朋友,又覺得太殘忍了,決定讓小朋友變成工作人員,訪問田牧師在情報局的經歷,並操作攝影機、燈光、麥克風等,完成系列第一件影像作品《回莫村》(2012)。

作品中,孩子們圍繞著牧師,神情專注,聽他娓娓訴說艱苦的過去。作品呈現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牧師以前當情報員的經歷,第二部分是拍攝現場,同時重疊過去與現在。

情報局只剩地基 邀老兵回原址看神話劇

物換星移,回莫村的情報局後來被拆除,只留下地基。展場中另一件影像作品《廢墟情報局》(2015),邀請情報局過去的成員回到地基旁,觀賞泰國傳統偶戲演出。除了偶戲場景,也找自強之家院長訴說部隊的故事,形成田牧師在錄音室說話、偶戲現場演出兩種場景的調換。

《廢墟情報局》中,偶戲表演的劇目是東南亞神話《羅摩衍那》,描述一位王子被驅逐出王國,在森林裡遇到猴子將軍哈努曼,是神通廣大的角色,《西遊記》孫悟空也參考這個人物,哈努曼最後幫王子帶兵打仗,幫助他回國成為國王。

許家維說:「在影片中,我讓哈努曼這個帶兵打仗的角色和孤軍的形象連結,在看影片時,有些地方是神話,但你聽起來好像是情報局的故事;有些是情報局的故事,可是聽起來好像神話,對我來說,老兵最後留在泰北、在這片森林裡面,就好像是森林保護他們,或是泰國的信仰保護了他們。」

許家維補充:「另一個部分是對比,神話中王子最後回到王國並復國了,可是這些老兵還想著,有一天要回中國,但他們也回不去。」

本次展出除了錄像作品,還有由老兵還原搭建的情報所裝置、興建情報局博物館的建築計畫圖、檔案和模型。

在許家維過去作品中,有在基隆和平島拍的《和平島故事》、馬祖的《鐵甲元帥》、《花東新村》是在汐止,作品名稱都是地名,裡頭講的語言,有日文、阿美族語、雲南話、福州話等,這些地方都跟台灣有關,但又不太像「台灣」,不是講普通話也不是講台語,他們的認同也都不一樣。

許家維表示:「台灣是一個蠻複雜的地方,很難有單一認同…我的作品就是去一些特殊的地方,整體去呈現台灣不同的面向,而不是既定概念中的台灣歷史。」

他說:「我拍的地方雖然和台灣有關,對台灣觀眾也是很陌生的。它雖然是在台灣,但是被遺忘、比較陌生,又不常被提起的部分。」

許家維回莫村計畫鳳甲美術館回莫村志強之家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1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