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AT 專題企畫 繪畫的勞動本質

AT勞動Moon Beom蔡年玨

2016-11-09|撰文者:陳泓齊

在藝術作品光鮮亮麗的呈現在我們眼前,繪畫本身,其實就是勞動的過程。一如莫里斯.德尼曾說: 「人應謹記一幅繪畫─在它成為戰馬、裸女或講述其它故事之前─本質上是一個覆蓋了色彩的平面,以特定方式安排組成。」來看看兩位參加ART TAIPEI 的藝術家以怎樣的方式探討這個議題吧!

1, Moon Beom

<Slow,Same #542, Moon Beom, Eugene Gallery>

Moon Beom在創作上,他選擇以自己的雙手,取代畫筆及一般繪畫工具。為了凸顯繪畫的勞動本質,以單一的顏色呈現,並利用手在畫布上不同的速度與手掌給予畫布的壓力,重複的運作,周而復始地,重新檢視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自己內在的力量與畫布間的動態關係。

<Slow, Same#672 ,Moon Beom,Eugene Gallery>

系列作品<Slow, Same> 並非彰顯特定的景色或是現實中的事物,而是單純地傳達,繪畫這動作本身的感性及物理性的呈現。

2, 蔡年玨

<李小龍I, 蔡年玨,看到藝術提供>

來自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蔡年玨,對繪畫課題有著綿密的思路和大膽的實驗,並藉由手操作的方式,進行一系列身體勞動式創作。2004年的〈李小龍I〉這件作品中,蔡年玨強調身體勞動在繪畫中的作用,他在白牆前放置一張跳床,手握簽字筆在跳床上彈跳,同時在牆上描繪出巨大的李小龍頭像,繪畫的範圍就是彈跳時肢體所能伸展的最大範圍。

近年來,蔡年玨開始以建築用材料─「珪藻土」作為主要的創作媒材。由於珪藻土可以堆疊厚度、調節溼度、吸附水氣的特性,蔡年玨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創作工序:他以水泥板為基底,在上面塗布一層防水層與珪藻土,再施以壓克力顏料,之後再以珪藻土將整個畫面覆蓋住,最後予以鑿刻。

<記憶斷層,蔡年玨,看到藝術>

如作品<記憶斷層>,,藝術家使用雕刻刀將一個個的白色方格鑿起,方格下的顏料便在不同的鑿刻力道中顯露出來,再透過一次次噴灑水的行為,重複召喚色彩於材質表面,從而突顯媒材與顏料呈現的其他可能。

<游移,蔡年玨,看到藝術>

這些作品顯示出蔡年玨對於繪畫課題本身的討論,既根植於結構,也爬梳歷史。就結構的部分而言,他著力於繪畫「由何構成」,他經常將媒材、工作過程拆解出來,予以改變或強化特定的部分,使材料的性質和勞動的機械性,在觀者面前顯而易見。就藝術史的觀點而言,他的創作手法使我們聯想起裝置藝術的「現場實作」(in-situ)態度、環境藝術(Environment)對於環境氛圍的探索、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對身體勞作的關注,以及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和低限主義(Minimalism)對於感官形式的節約與觀念的突顯。

 

看更多AT Online 作品

AT勞動Moon Beom蔡年玨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