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解決難民居住問題!MoMA邀專家腦力激盪

全球難民MoMA

2016-12-19|撰文者:陳乃慈



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在本月推出新展覽「不安全感:追尋替代與庇護」(Insecurities: Tracing Displacement and Shelter),探討現代人如何利用設計、藝術和建築製作臨時住所,安置因為災害產生的難民潮。展覽將延續至明年1月22日。

全球大約有六千萬人是難民、尋求庇護者,庇護所和難民營分布於全球,也讓人質疑居住其中的安全程度。

協同策展人尚恩.安德森(Sean Anderson)表示:「這些庇護所和帳棚都是半永久性的。」他指出,一位遷徙者會在這樣的住所停留20年以上,比許多人待在家裡的時間還要久。

展覽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解釋難民跨國移動、使用庇護所造成新的建築需求產生,另一部分則是它的解決方法。例如聯合國難民署(UNHCR)與宜家家居基金會(IKEA Foundation)共同設計的「更好的庇護所」(Better Shelter) ,顛覆人們對房屋結構的認識。

跟據該計畫的網頁,提供難民居住的是長形、白色的組合式屋,擁有高挑的屋頂、四面窗戶,大約能夠使用三年的時間。它號稱兼顧防紫外線、防寒及防火的功能,內外皆可上鎖,屋頂和牆壁的材料可被回收。目前全球約有上千個組合屋被使用,歐、亞、非洲及中東地區都設有食宿及醫療補給站。

瑞典地區計畫負責人馬特.坦涅(Marte Terne)說明:「難民安置是一種現實,將創造性和資源的重新利用最大化;科技的價值與使用也會被加強。」

她解釋,簡易的臨時建築常包這些物品:「織品和地毯經常被使用,好讓空間變得更舒適、柔軟,個人物品被掛在牆上,加上一台電視,房間的某個區域或角落用來囤積物品,或者有特殊的功能--一個家就此成形。」

此外還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盒子裡的學校」(School-in-a-Box),在特製的工具箱裡包含完整的教材與文具,能夠在緊急事故發生時,讓教師能持續教授八十位左右的孩童72個小時。

同時紐約現代美術館也推出另一檔展覽「我們如何生活:當代室內設計的想望」(How Should We Live: Propositions for the Modern Interior),追溯歐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居住危機,發展出流線形、以功能為導向的建築,影響了現代的室內設計。

這兩檔展覽彼此呼應,帶給觀眾過去和當下的建築啟示。對歐美設計者而言,如何創造異文化難民也能安心居住的房舍,是需要克服的挑戰。

REFERENCE

【designboom】http://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moma-insecurities-tracing-displacement-and-shelter-exhibition-11-22-2016/
【The Dueblo chieftain】Once-radical concepts returning as creative housing solutions
【The Better Shelter】Project

全球難民MoMA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