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2017 Art Basel HK繪畫類亮點 女性藝術家作品觀察(三)

Art BaselHK繪畫

2017-05-03|撰文者:詔藝

7. Miriam Cahn 米瑞安.坎
Miriam Cahn作品。圖/詔藝攝。Courtesy of Miriam Cahn, Meyer Riegger.

Miriam Cahn《rennen, 2013》。圖/詔藝攝。Courtesy of Miriam Cahn, Meyer Riegger.
來自柏林Meyer Riegger畫廊的主要牆面上,展出的是瑞士籍Miriam Cahn的幾件直指人心、令人頭皮發麻的作品。Miriam Cahn出生於二戰結束後不久的1949年,早期作品多以黑白或灰色沉重色調為主。
她作品畫面構圖與主題單純但呈現高度感染力,意象表現常凸顯男女性器官或暴力場景。故意透過色彩對比與物件、人物表情呈現出詭異的荒謬性,是其作品一直以來的特色;又暗喻著權力、霸凌與人類內心的恐懼與孤寂,也可能與其出生的時代背景有相當大的關係。
她於1994年開始使用其他色彩,但畫面更加血腥也更加沉重,相對於杜馬斯(Marlene Dumas),Cahn的作品更具有人性的共通性,雖然較缺乏討喜的商業元素與話題性,但卻是一位非常值得長期關注的重要藝術家。
8. Paulina Olowska 波萊納.奧羅斯卡
Paulina Olowska《Haydée reading Pavilionesque (after La Collectionneuse), 2016》。圖/詔藝攝。Courtesy of Paulina Olowska, Metro Pictures.
Paulina Olowska《The Puppeteers, 2017》。圖/詔藝攝。Courtesy of Paulina Olowska, Metro Pictures.

去年還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大篇幅報導,後勢大為看好的波蘭籍藝術家Paulina Oloswka,其實成名已久。相對於同為波蘭籍,但已普遍被藝術界盛讚為當代青年頂尖藝術家的薩斯納爾(Wilhelm Sasnal),Olowska的創作領域更為多元,除了繪畫以外,還包括了拼貼、雕塑與行為,成為這十幾年來各雙年展的常客。
由於藝術家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的經歷,可能因此造成她的作品帶有蠻重的美國風情,與Sasnal一貫以來波蘭特有的高緯度色溫反差繪畫語彙有很大不同。此次由高質感畫廊Metro Pictures帶來的幾幅近年大型繪畫新作,描繪Olowska擅長的復古派場景,畫面吸睛;若放在普林斯(Richard Prince)的成名作護士系列旁,應該也不會令人感到任何違和感吧!
9. Gillian Carnegie 吉莉安.卡內基
Gillian Carnegie《Section, 2015
》。圖/詔藝攝。Courtesy of Gillian Carnegie, Galerie Gisela Capitain.
Gillian Carnegie《Yellow Wall, 2009》。圖/詔藝攝。Courtesy of Gillian Carnegie, Galerie Gisela Capitain.

首次親眼見到她的作品,心中不免一驚,作品雖然不大,但要用什麼來形容她作品的力量,恐怕第一個跳出的名字,便是上世紀對於靜物描述達到終極詮釋的超級大師莫蘭迪(Giorgio Morandi)。
這位1971年出生的英國當代女性藝術家,沒有像布朗(Cecily Brown)般姣好的外貌,照片上身形嬌小、個性看似剛毅低調,但作品呈現出少有的細膩與恢宏氣度並列的特色。Carnegie曾是2005年透納獎(Turner Prize)的被提名人,作品產量不多,也很少辦展覽,但她的作品在品質上幾乎沒有妥協餘地,件件都呈現出該有的最佳狀態。
本件瓶花(作品原名為Yellow Wall,2009),構圖高度精確嚴謹,筆觸乾淨俐落,看似具象作品,透過其頂尖的繪畫技巧,隱含冷抽象風格在細部之中(早期作品熱抽象的狂烈筆觸)令人久久無法忘懷。

Art BaselHK繪畫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