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從中國到臺灣:前衛抽象藝術先鋒1955-1985」特別報導

姜麗華從中國到臺灣文化部華裔抽象派前衛抽象藝術先鋒

2017-07-13|撰文者:姜麗華

這次展出的十五位藝術家大多數是於1940年代末,因戰爭從中國避難到臺灣,他們當時正值青春年少,這群包括趙無極(1921年生於北京)、朱德群(1920年生於安徽)、李仲生(1912年生於廣東)、劉國松(1932年生於山東)、莊喆(1934年生於北京)、馮鍾睿(1934年生於河南)、胡奇中(1932年生於浙江)、蕭勤(1935年生於上海)等人在內的前衛抽象藝術先鋒們,在動盪變遷的歷史背景之下孕育出臺灣的抽象藝術。特別是當時臺灣兩個最重要的前衛藝術運動團體「東方畫會」與「五月畫會」,即是由這一群人在創新的思潮之下組成,前者由李仲生畫室的八位學生共同發起,李仲生以超現實與抽象理論引導八位年輕畫家凝聚齊力成立「東方畫會」,成為闖蕩藝壇的前衛動能;後者則是由朱德群在臺灣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美術系的學生與校友組成,他們強調自由思想與挖掘內心真實的潛能。這兩個畫會勇於變革的精神,締造了東方近代繪畫史上不可抹滅的史章。
此檔展覽陳述了這段歷史的真實性,以及向西方觀眾強調臺灣見證了這個時代變遷的歷程。綜觀臺灣抽象藝術的發展,不僅是立基於臺灣文化的內涵與精神傳承,亦是藝術家各自努力探索並加以融會貫通東、西方藝術思潮的結果。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在感性抒情與理性思維的表現手法中獲得舒展,更希望尋求一種超越自由與廣博的精神空間。在這段抽象繪畫發展的過程中,臺灣的國際政經、自由民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應政策開啟東、西文化藝術的交流,才能激盪東、西交融的抽象藝術風格,進而形成豐碩的抽象藝術視覺文化。
Chu Wei Bor〈Newly Born, 1985〉. ©Chu Wei-Bor
Fong Chung Ray 〈Sans Titre, 1964〉. ©Fong Chung-Ray
Zao Wou Ki〈Nous deux, 1955〉. ©SABAM 2017
Chu Teh Chun〈Sans titre, 1965〉. ©ADAGP 2017.
莎賓‧瓦吉厄在其策展文章中闡述,幾位曾經在歐洲學習的教師,他們1930年代曾經沉浸在傳統的中國,回顧那段時日,這群以現代主義作為核心的畫家,多虧他們曾在杭州美術學院接受教育或授課,例如:現今被公認為中國抽象藝術先驅的三位藝術家就曾在那裡授課:趙無極(1921-2013)(策展人在文中誤植為1920-2013)和朱德群(1920-2014)從1935年學習至1941年,接著幾年在那裡授課,李仲生(1912-1984)從1937年至1946年在那裡當教師。
趙無極1948年定居巴黎,他使用類似甲骨文或鐘鼎文的抽象符號,浮動於虛無的空間和變幻的色彩之中,特別是玄墨之色,充滿東方神秘的象徵意味,他於2002年當選法國法蘭西斯藝術院終身院士。而朱德群1955年赴巴黎,他用濃郁潑辣的色塊堆疊,看似幾何圖形,卻能表現深遠的宇宙空間感和無限激情的筆墨之韻,呈現超出形象之境,他同樣於1999年榮獲法蘭西斯藝術院院士的榮譽。這兩位華裔抽象藝術家,最後終老於法國。

姜麗華從中國到臺灣文化部華裔抽象派前衛抽象藝術先鋒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1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