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2017年度藝術界風雲人物--曹興誠

2017年度藝術界風雲人物曹興誠收藏汝窯收藏家

2018-01-05|撰文者:詔藝(整理、文)

去年(2017)10月3日,「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於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含佣金費用共2億9430萬港幣的價格(約合新台幣11.5億元)售出,創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新紀錄!此紀錄才剛過一個多月,11月27日於香港佳士得晚間「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夜拍」中,另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又以1.88億港幣(約合7.3億元新台幣),加上佣金為2.1億港幣(約8.3億元新台幣)拍出。在短短兩個月內,連續兩件藏品榮登中國瓷器拍賣世界紀錄前五強,一位內斂自信、博學多聞的世界級收藏家,因此再度成為華人藝術收藏圈的風雲人物,他就是聯電名譽董事長曹興誠。
聯電名譽董事長、藝術收藏家曹興誠。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瓷器品項一直屬於華人收藏圈中特有、也最具代表性的類別之一。瓷雜與青銅、玉器等,向來都被認為是水最深、特別艱澀而難以進入的收藏領域,因而長期位居頂端智慧收藏家高價爭奪戰的舞台,也一直是收藏界中無論是專業、學術領域,或庶民間茶餘飯後特別有興趣的話題及矚目焦點。前述第二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是曹興誠於2000年,為慶祝當時聯電ADR在紐約掛牌而買下,當時購入的價格約為新台幣1.7億元,在那幾年間,曾一度登上最高價中國瓷器寶座。
數年之後,於2014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拍,劉益謙以2.8124萬港元(約11億新台幣)購得「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鬪彩雞缸盃」,杯子尚未清理便直接嚐「仙氣」的舉動,當時也被以「任性哥」的絕頂收藏轟動藝術圈,想不到才又過了不到4年,今年10月,曹興誠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又站上中國瓷器收藏新高點。
曹興誠,1947年生於臺灣臺中清水,為軍人子弟,畢業於臺大電機系,後於交通大學管科所取得碩士學位。現為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除在科技及財經界皆赫赫有名外,因為時常被媒體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作瑜亮比較,且對於政府的爭議政策時有大動作針貶,一般人對這位晶圓梟雄的軼事也時有所聞。除了對科技界的貢獻外,曹興誠也是華人世界中鼎鼎大名的藝術鑑賞及收藏家。曹興誠收藏古董已近三十年,他的個人藏館被取名為「樂從堂」,意為「老天叫他保管何種東西,即樂於接受」,他的收藏甚至在業界有「小故宮」之稱,可見藏品既豐且精,幾年前就有媒體提到他藏品的市值可能在新台幣200億元上下,而熟悉市場人士則認為絕對不止。
本文之所以也肯定曹興誠列入2017國內藝術界風雲人物,約略可概括以下數點:
一、「傾」:
曹興誠和藝術之間得微妙關係,著實體現了人生因藝術而改變,藝術也內化成人生一部分的豐富精彩。對於藝術界的發展,不少人僅偏重學術,如不少學者、策展人,平生對於藝術發展嘴上講的口若懸河,故作姿態卻又在實際支持或實踐上唯唯唯諾諾者多矣;或是僅將藝術家或藝術作品當作貨物,藉轉手牟利的庸俗之人也不在少數。但在曹興誠身上,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是一種將對藝術的熱情融入人生、並轉化為踏實的專業,而這樣的正向循環,讓他除了本業之外,竟然也透過認真嚴肅的實踐,達到其他藝術愛好者難以獲致的精神與經濟上的雙重高度。
二、「繽」:
多數收藏家只對自己收藏的類別有興趣,對其他類別則往往不屑一顧。曹興誠卻反其道而行,像是位帶著赤子之心的科學家般地欣賞藝術,閱讀、閱讀、再閱讀地發現不同藏品間的美好。對於絕大多數的藝術專家眼中,收藏貴在專一,沒有系統的亂收在傳統上是藏家大忌,也難以受人敬重。曹興誠的收藏方式卻是相當隨興,自收藏早期的古玉開始,他先後順著中華文化的歷史縱向脈絡,逐步涉獵過商周青銅器、唐三彩、北宋官窯瓷器、元青花瓷器、明清琺瑯花瓶等至近現代書畫;橫向也跨入西方與當代藝術,包括西方古典藝術、法國當代雕塑家皮耶.梅特(Pierre Matter)的跨媒材銅雕、美國當代藝術家戴爾・奇胡利(Dale Chihuly)的多彩繽紛玻璃吹器、日本當代藝術家千住博(Hiroshi Senju)的繪畫等各種各樣的藝術品。

皮耶.梅特的創作。圖/Choo Yut Shing攝,取自flickr
戴爾・奇胡利和他的創作。圖/左:取自Wikipedia;右:取自Wikipedia
千住博和他創作的壁畫。圖/左:取自Wikipedia;右/取自Wikipedia

三、「率」:
曹興誠無論作為一位科技大老或是收藏家,他的言行舉止就是一個「率」字。對於藝術商人想借他的名聲地位銷售,說他收了某某人作品,曹興誠往往都是直接了當回答:「我可能就只買那張,不會再買了。」也絕非一般附庸風雅、借力使力、攀權富貴之輩的反應。他自己也很大方表示過:「台灣的一些本土畫家,幾乎每一個代表的畫,我都有一、二張。」據他身邊熟悉他個性的友人坦言確認,那些藝術家的作品他就真的只買個一兩件。對於他個人無感、流行性的高辨識度藝術作品,他也坦言:「我沒什麼興趣」「我覺得要小心。…喜歡的不得了,所以去買,那不貴。但如果你是覺得會漲價,但沒什麼感覺,那很可怕。」「收藏藝術品要忠於自己的感覺,要真誠。」「…我覺得收一、二張,看一看,覺得滿不錯的就夠了。研究、欣賞嘛!…如果像炒股票一樣,那是沒意思。」「要賺錢,去買股票就好了!」
四、「執」:
曹興誠能以一介非「根正苗紅」的理科男形象,受到收藏圈中受人敬重,和他與身俱來獨具一格的高品味以及科學家理性性格、注重細節的研究執著個性不無關係。對他來說,通過研究鑑別一件藝術品的真偽,是一種樂趣。他也不假辭色地抨擊藝術收藏圈中一個由來已久、似是而非的陋習:收藏過程中總是得繳些學費。
他不只一次高聲疾呼:「為什麼人們要上當受騙呢?對於藝術品造假,我們能不能像歐美許多國家那樣一經發現、追究刑責?」他的原則就是「不買假、不買爛」,而這是一件說的人很多,但真的身體力行的人卻少之又少。他不僅重金購入不少機構級的鑑定設備,而且也時常與國際各大藝術品驗證單位交流。他認為他的收藏只是手段,習得鑑賞能力才是目的,而時常掛在嘴邊的名言便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是只鑑賞而不收藏」。這些執著,也難怪得以名列美國蘇富比全球副總裁詹姆士.斯圖爾頓(James Stourton)2007年出版《我們時代中的偉大藏家--1945年起的藝術收藏》(Great Collectors of Our Time: Art Collecting Since 1945),成為入榜中三位華人藏家中的唯一一位臺灣收藏家。藝術圈中所謂的大收藏家如過江之鯽,多不勝數,但能被具有公信力、受人敬重,同時兼藝術市場資深專家及藝術史學家點名著錄的,至今也只有他一人而已,這可不是一般沒有極致執著的功力能得到的殊榮。
五、「俠」:
在過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為俠;在現代,敢人所不敢言,為眾所避之行,亦俠也。曹興誠對於社會中不追求真實、不清不楚、鄉愿的社會習常,直接點出毫不避諱,顯露出他在華人社會中極為罕見的人格特質。
例如對於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見解,論理清晰、鏗鏘有力,對於「政治不正確」但客觀上分明就是事實的看法,他的立場也堅定自信:「我相信圓明園的獸首如果沒有在1860年被劫走,絕對可能毀於文革。…如果這些文物都被收回,而我們又經常把金錢與政治的重要性置於文物之上,我會感到相當不安。 」「對很多中國文物來說,流落海外可說賽翁失馬,反而得以保全。」這些思考,都一反絕大多數偽善、趨炎附勢派的立場而毫不退縮。而他在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捐出2007年才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以6千7百萬港幣購得,後以6千5百萬港幣(新台幣2.6億)出售的「乾隆期料胎琺瑯彩筆筒」,其中半數提供四川汶川大地震賑災一事,完全不同於一般古玩收藏界那種搞神秘、口沫橫飛令人渾身不自在的闇黑行徑,反之卻展露出一種當代早已不復見的俠商氣息。
六、「泰」:
即使他在今年秋季,因「五彩魚藻紋蓋罐」,一買一賣的17年間,大概賺近3倍,獲利4億多新台幣以上,其他部分財務上的收穫更可能超過五、六億以上,因此不少人覺得他賺很大。但其實仔細推敲一下,相同的17年,如果他當時以相同的資金認購 FAAG(Facebook, Apple, Amazon, Google),或入股當時根本還沒上市的阿里巴巴或騰訊,很顯然地,藝術品方面的投資回報,正如他自己所一再強調的,「真的要賺錢,還不如去買股票」。在科技事業的路途上,曹興誠的運氣明顯也沒有特別好,但從他談到藝術時,舉手投足間所散發出的那種難掩興奮的光彩與悠然自得的自信,不慍不火,處之泰然,這樣的氣度與風範,應該也足以為天下藝術人所欽服不已吧。

2017年度藝術界風雲人物曹興誠收藏汝窯收藏家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1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2017年度藝術界風雲人物--前澤友作

2017-12-25|撰文者:詔藝(整理、文)10103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廊藝博會

ART TAINAN 2024 台南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收藏一個時代,展望臺南400

2024-03-18|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