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準備好了 就跳進社會攪和吧【藝術科系的另一條路系列報導】

藝術科系

2013-05-29|撰文者:王士源

在台灣大專院校裡,40多所藝術科系,每年培養出上千位藝術專業人才,最後成為專業藝術家的人,只有寥寥幾人。

進到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孜孜矻矻念了4年後,卻發現當一位藝術家很辛苦,想靠藝術養活自己,更是難上加難。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老師楊北辰認為,藝術產業出現學用的供需落差時,學生不用把自己的路想得太窄,美術系畢業,其實不一定就得當畫家。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教育研究所老師吳岱融也認為,藝術這條路,要走很辛苦,「不當藝術家也沒關係」

其實不當藝術家,還有很多路能走。吳岱融表示,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畢業後,也能選擇從事藝術相關工作。她舉例說明道,像是畫廊、策展、工作室助手、藝術家學徒等,這些工作雖然屬於藝術創作的「外圍」,但在藝術產業營運上,卻是必須存在的環節。

多方涉獵觸類旁通 將所學轉化成優勢

楊北辰則表示,學生若不從事藝術創作,便要積極思考大學所學的藝術技能,如何與自身興趣結合,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他認為,藝術所學科目雖然冷門,但只要學生願意去思考、拓展視野,就能在其他行業裡找到藝術技藝的著力點,冷門學科瞬間能變成優勢競爭力。

楊北辰則舉服裝造型顧問說明道,一個藝術科系裡的學生,假若他成為畫家的能力只有70分,要當職業畫家比較勉強,但如果學生願意走進服裝造型產業,肯定有90幾分的表現。楊北辰解釋說,畫家在創作時,必須處理成千上百的顏色組合,才能精準地傳達出創作意境。但服裝造型要處理的顏色組合,不外乎鞋、帽、褲、群、衣裝、配件等種類,如果處理顏色的技藝能與服裝造型領域做結合,藝術相關科系在色彩搭配時定有足夠的優勢。

可是,像這樣的就業連結,則需要學生自行去發想、積極去尋找可能性,而非被動等待機會。楊北辰則建議道,學生除了在學時得妥善規劃課餘時間,積極拓展專業領域以外的視野,畢業後更要思考如何將所學的技藝,「轉化成有利的武器」。這個有利的武器,將伴隨著學生進入社會的佈局,在每個行業找到競爭優勢。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老師黃建宏則觀察道,藝術科系畢業的學生,如果要投入社會裡就業的話,可以將自己定位成「視覺創意的管理發展人才」,運用在校習得的視覺創意專業,進入職場服務各個產業。

黃建宏認為,藝術科系的學生,進入職場時一定要進行「二次教育」。他解釋道,二次教育並非指「重新學習另一門專業」,而是學生要持續在跨領域間,不斷地思考自身的藝術技藝,如何與所服務的領域連結,創造出更多價值。

想輕鬆轉換領域?先建立起藝術核心技藝

念美術,能專精於色彩組合與搭配;念雕塑,可以駕馭空間與造型應用。不管念哪個學門,只要有心,都能找到相對應的運用項目。可是,要用得好,用到無可取代,卻有個大前提,就是學得夠專業。

可是,有些人卻是還在念大學,就隱約覺得自己不適合從事藝術工作,想換領域又不知道怎麼換,大學念了4年,卻不曉得念了能做什麼。

對此,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劉錫權,他觀察歷屆畢業校友說明道,在北藝大美術系,有校友是電影導演,也有校友是建築師。他表示,這些校友都正因在校時專注所學,擁有良好的視覺藝術基礎,所以轉換領域時顯得較容易。

既然在學,就努力專注所學吧,先建立起一套核心技能,再往外延伸發展。楊北辰則對在學學生建議道,不管學生在校學得是什麼,「越專精越好」,務必要建立起自己的核心能力。他說明,每個人都想兼具深度與廣度,但深度與廣度是很難兼具的,假使拋棄了「深度」而追求「廣度」,到最後很容易「樣樣都會,但樣樣都不會。」

新時代新挑戰 資訊越多元越難專注學習.

但現在要一個人專注在所學的專業上,而且學得又精又深,比起以往,是越來越難了。難的是社會裡各類資訊齊聚、環境多元、選擇很多,人們開始猶豫著,該在哪些地方,投注最多的心力。

劉錫權觀察道,現在社會已經多元公開,資訊比以往更透明,教育也不如以往的單一傾向。多元資訊的影響下,單一深入的可能便越來越少。劉錫權表示,人們往往會要求公開、透明的資訊,但自己願意投注的能量則減少了。

對資訊與多元選擇的渴求,也反應在「課程多樣化」的要求裡。學生甚至開始希望學校能多開些課,好與職場接軌。但楊北辰表示,學校教育資源其實有限,在一定的課程時數下,要讓課程範圍包山包海,幾乎不可能。劉錫權也說明,台灣的教育資源,並不可能滿足課程多樣化的要求,僅能堅守學系的核心價值,讓教學方針不失焦。

大學做配套輔導 學生則要妥善規劃課餘時間

大學作為學生進入職場的最後一站,雖然教學資源有限,卻也不得不擔負點讓學生與職場順利接軌的責任。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老師李足新,則提出分類輔導的建議道,若能針對學生的就業傾向,像是策展、藝術創作、藝術行政等,設立分類輔導機制,則能讓學生擁有一個明確的就業藍圖的想像。楊北辰也說明道,學系也常會舉辦講座,來刺激學生思考藝術從業外的許多可能。

但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仍得回歸到學生身上。楊北辰表示,許多學生在高中時因為拚命的念書,上大學後則拚命的玩,常忽略了畢業後便要進入社會的考驗,而忘記妥善規劃課餘時間,與專業領域外的知識與學門多作連結,盡力拓展視野。他觀察道,越早意識到必須進入職場,而提前作準備的學生,通常在畢業後的銜接都會比較順利,也較早嶄露頭角。

想認清自己 就跳進社會裡攪和吧

但有的時候,學生就算準備再怎麼充分,志向也夠堅定,但畢業打開求職網站,看見公司行號多不勝數、職業類別五花八門,心裡還是會很慌,不知如何做選擇。

想要做出適當的選擇,認清自己適合做什麼很重要。吳岱融則認為,「認清自己事件很難的事」,她表示,想認清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做」。吳岱融說明,如果學生覺得自己適合創作,就去創作吧;認為自己適合做藝術行政就去做吧,走進社會裡攪和,在不同工作間做比較,便能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方向,「只要願意去做,其實路都不會絕。」

其實,畢業後路該怎麼走,沒有一定的規則,也沒有什麼限制。很多人走過的路,雖然平順,但相對地機會也很少;也有些路看似難走,可是捱過最崎嶇的道路後,卻豁然開朗,一片光明。

要走,就不要想太多。照著自己的念頭前進,盤點擁有的裝備,就跳進社會裡攪和吧。可是,不要忘了時時平衡「現實」與「理想」間的落差,並努力把自己的志願琢磨清楚,在逆境中求生存。

REFERENCE

影音專題:準備好了 就跳進社會攪和吧
藝術高教:藝術科系的另一條路
葉俊顯:想當藝術家?供需有落差
黃建宏:做二次學習 刺激產業發展
李足新:設限?念美術有無限可能
劉錫權:創作精通了 跨行不困難
楊北辰:在所學裡 找出有力的武器
吳岱融:進社會攪和 努力認清自己
影音專題:闖蕩藝壇 先學會幾招心法
藝術高教:畢業後的第一哩路
黃海鳴:大藝術家 不會被領域框住
陳擎耀:想見世面 國外駐村收穫多
葉俊顯:想當藝術家 不可能有捷徑
李足新:跨校辦畢展 突破媒合僵局
楊北辰:大學畢業後 還得奮鬥20年
黃海鳴:找幾個戰友 維繫創作熱情
楊北辰:江湖一點訣 找機會被栽培
影音專題:要畢業 問題一籮筐
藝術高教:邁向業界的最後一哩路
李足新:要走出校園 體驗業界標準
陳擎耀:要做藝術家 就不要「哀」
葉俊顯:沒管好錢 藝術生涯走不長
楊北辰:比賽得獎 早點累積認證

藝術科系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1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