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我就是個在做選擇的人」──認識新銳藝術家邱世軒

邱世軒Bluerider京都造形藝術大學聲音物派

2018-06-19|撰文者:詔藝

在日本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的求學過程中,由於學校的教育方針相對於多數日本藝術學院,更強調藝術創作的商業性以及市場性,不只老師中有多位業界已經極具分量的大師級藝術家,如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和前述的藤本由紀夫等,也和日本畫廊與策展界重量級人士如片岡真實(Mami Kataoka)等時常有交流學習的機會,但無論如何,曾有一段時間藝術家自己對於所選擇的裝置或觀念藝術領域的未來有極深的焦慮感。
藝術家創作《殘》(残る)過程紀錄圖片。圖/邱世軒提供。藝術家創作《殘》(残る)過程紀錄圖片。圖/邱世軒提供。《殘》(残る)圖片。圖/邱世軒提供。藝術家創作過程紀錄圖片。圖/邱世軒提供。
曾經發表過的《殘》,是藝術家挑戰過去自己既有觀念的第一次嘗試。他在偶然機會下見到日本當地佈滿秋季落葉道路上的松果,這樣驚鴻一瞥的偶遇,啟發了他將白色的紙鋪在地上,紀錄後重構原先所見松果自由落下後的位置,並以隨處可購得的常見油漆,在紙上定位記號,形塑出類似日本庭園中常見「枯山水」(dry landscape/ドライランドスケープ)的佈局效果,來記錄松果「曾經存在」的這個偶然。這樣一個丟掉原先對於美感的認知,進而利用隨機去創造偶然,並以偶然做為作品的核心觀念的整套邏輯,成就了藝術家從此專注的核心脈絡。藝術家創作《殘》(残る)過程紀錄圖片。圖/邱世軒提供。藝術家創作過程紀錄圖片。圖/邱世軒提供。
對於在日本研究所的畢業展作品《變位體》(日本發表名稱《変位体》),該作品利用震動的物理性,去除創作者主觀的意志,讓裝上機械的黑色球體不安定地因為震動而自由位移,在這個位移的動態中,產生出一個不同於多數藝術品在完成後即進入穩定狀態的結果,而希望創造出一個永遠處於偶然與隨機過程的持續性的動態作品。《變位體》移動方式顯然無法預測,而創作者本身和觀眾將持續感受到位移過程中的的不確定感,這便是此作品所希望引出觀者的感受,也是作品特別的魅力所在。《變位體》,多樣媒材,2017年。圖/邱世軒提供。《變位體》,多樣媒材,2017年。圖/邱世軒提供。
當問到藝術家對於這樣屬於裝置或觀念藝術上的作品,對於沒有受過特別藝術訓練的觀者來說,會不會被認為缺乏技術門檻而降低自己創作上的信心?邱世軒很肯定地回答表示「不會!」他表示,他也同意當代藝術的創作中,許多類型都沒有過去傳統標準上的門檻,但重點是要親手去做,只要能夠持續持之以恆,在創作過程中確實是透過細緻與持續的思考,正如波伊斯(Joseph Beuys)所言,誰都可以是位藝術家。
「我不知道其他人會怎麼做,但我的作品名稱不會出現《無題》,因為經過理性創作的作品,它成為思想的媒介與載體。去告訴別人我到底在想些什麼,為什麼要做這樣一件東西,是一位嚴肅創作者得要去認真思考的事情。」
邱世軒對於作品製作成熟度上的要求,以及對於觀念藝術勤奮而踏實的深入探討,在徵選評比中,已經獲得原先可能並不特別青睞觀念藝術作品的評審團肯定,為他自己爭取到初次踏入非學術領域藝術界的第一步認可。
利用隨機去創造偶然,並以偶然做為作品,「我就是個在做選擇的人」,他如是說。

邱世軒Bluerider京都造形藝術大學聲音物派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