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林天民:懂得多深刻 藏品就有多好【深掘溯源收藏研討會系列報導】

林天民

2013-08-15|撰文者:王士源

「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識音。」大未來林舍畫廊負責人林天民說,收藏華人早期藝術家作品的心法,得建立在扎實的知識基礎上。他說,要看過一千把名劍,才知道什麼是好的器物;要聽過一千首名曲,才知道什麼是好的旋律。林天民對有志收藏的藏家建議,唯有多讀、多看,才能培養起鑑賞藝術品的精準眼光。

藝術品的文化差異性 將影響藝術史定位

林天民經營畫廊20年、30年,他認為,藝術品最重要的,還是「文化的元素」與「文化的差異性」。他解釋道,近代以來,中華文化在西方長期的文化殖民下,藝術家是否能擺脫西方藝術思潮的束縛,創造出屬於自身的文化美學根柢,便非常重要。

這條屬於自己的文化美學根柢,建立在文化的「元素」、「圖騰」、「符號」,以及「文化底蘊」,才足以顯現出「文化的差異性」。他解釋道,如果說一位藝術家畫得很好,是因為他的畫與某位印象派大家畫得很像,那這一位藝術家,其實只是個「繪畫工作者」而已。

對林天民來講,印象派已經是百年前的畫派了,如果藝術家學得是西洋畫派,還畫得像西洋畫派,「那一點意思也沒有。」。他說,藝術家的文化時代性,是他挑選藏品時,很堅持的重要原則。

藝術家的文化時代性,則常表現在藝術家獨特的藝術風格上。林天民說,擁有獨特個人風格的藝術家,若能成熟發展,往後在藝術史裡,都擁有一定的位階。他舉例道,像林風眠、趙無極、陳澄波,在繪畫風格上,便都是繪畫風格明顯的例子,「一看就知道是誰的作品」。

藏品有沒有價值? 以美術史為依歸

熟悉美術史,也是培養獨到眼光的不二法門。林天民分享道,如今在藝術市場裡炙手可熱的常玉畫作,在1990年代,則顯得落寞許多。1991年,林天民首次遇到常玉的作品時,他熟悉美術史,清楚知道常玉在民國初期,是位重要的藝術家,只是當時被遺忘而已,便決定將常玉作品帶回台灣。

「大家都知道林風眠,可是卻沒多少人知道常玉」林天民說,當時許多人不能理解常玉畫作的價值,覺得畫得太簡單,甚至有人說「我兒子畫的都比較豐富」。如今,過了20年,常玉一張畫,就能買下好幾間房子。

收藏藝術品,以藝術史為依歸不會錯。林天民說,一些藝術史肯定,卻被遺忘的藝術家,最後藝術市場都會,「還給他公道」。他說,藏家藝術知識的深淺,將能決定收藏的選擇有多正確,以及所藏藝術品高度。

中台兩地 藝術貴族逐漸成形

另外,林天民也觀察道,中台兩地的「藝術貴族」,已經慢慢形成了。藝術貴族,指得是一個家族三、四代人,都在收藏藝術品。這樣子的家庭,不但富有品味,也因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培養起精準的收藏眼光,一代一代人不斷提高家族的藝術收藏高度,造成家族收藏的正向循環。

林天民表示,這樣子的家族,歐洲比較多。他補充道,在歐洲,藝術貴族第一代,以親民的價格購藏塞尚、梵谷、高更的作品;傳到第二代時,只要賣掉其中一幅作品,便足以買下許多當時畢卡索、馬諦斯等人的作品;到了第三代,也只賣掉其中一件,就可以購得2次世界大戰後的藝術家許多經典作品。在家族每一代人的藏品滾動下,藝術貴族於焉誕生。

藝術品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增漲。歐洲收藏貴族第一代的買下的梵谷畫作,留到今日,已成美術館級的經典作品。而許多私人美術館的建立,像是美國古根漢美術館、日本大原美術館,便都立基於藝術貴族的豐富收藏。

如今,林天民認為,台灣的藝術貴族已慢慢成形。2012年,台灣清翫雅集會員於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作品,只是清翫雅集成員的部分藏品,總價值便估計近500億。林天民說,日後,這些企業家的第二代,只要出售其中一件藏品,便能再去收藏許多明日的經典,而這些經典,一樣是天價。

REFERENCE

特稿:雅昌台灣站 藝術網龍頭聯姻
焦點:深掘溯源 共論台灣藝術發展
熊宜敬:收藏發展近40年 全球關注
陳筱君:台灣 張大千精品聚集地 
林天民:懂得多深刻 藏品就有多好
張學孔:台灣當代藝術 從解嚴走起

林天民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