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11-06|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繽紛的有機碎形結構,攀附在純白的外牆上,似樹根的呼吸吐納,開枝展葉;也如同潺湲流動的水脈,滋長著無限生命的意象。

《安巢》日間模擬圖。圖/黃蘭雅提供

「巢」之所以為「巢」

青年社宅一期坐落於萬華區青年路與水源路交叉口,一幢兩棟的嶄新高聳樓房,一座小白屋孑然獨立在中心,馬上捕捉了行經民眾與高樓上的住戶的視覺焦點。

藝術家黃蘭雅的巧思下,小白屋化作家的象徵,以《安巢》為題,從「巢」的形象,思考人對於歸屬的嚮往。「巢」字的構成是象形,下方為「木」,上方是「鳥巢」的形象,本義為樹上的鳥窩,後泛指各種動物的巢穴。

第一層次而言,小白屋是有形的家,能夠遮風避雨,能夠畫地為界;進一步來看,黃蘭雅創作於屋頂上的巢形裝置,就是字上方「甾」的部分,這時,小白屋成為了「木」的角色,乘載著「甾」之重而成「巢」(家)。家的兩個層次在此處充分表現,外部乍看是物質的居所,內在卻象徵著情感的安定。

路過的民眾,透過牆面的裝置解讀與生態、自然環境的對話;樓上的住戶,俯視屋頂,意會「住所」與「情感」的連結。

《安巢》夜間模擬圖。圖/黃蘭雅提供

回應自然與時間

黃蘭雅於2007年跨足文建會(現文化部)的臨時性公共藝術計畫,2009年完成首件永久性創作。藝術家的創作脈絡皆以自然界、生物界為靈感,以細小的分子結構作為詮釋生命能量的載體,呈現宇宙萬物的結構與秩序,以極具個人創作風格的「自然符碼」提供非語言性的展現與聯想,時而化作增生的細胞,蔓延於建築壁面;時而化為水分子,漂浮於池面上。

除卻造型,繽紛的用色是藝術家創作語彙極具辨識性的一大特點。其構想源於自然光,猶如彩虹代表著典型的光譜色,離開光的作用,顏色便不復存在,作品表面顏色的遞進,隨著光線與時間的推移,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

《安巢》,自「樹木」的聯想而產生的碎形結構體,思考著時間之於環境、植物及作品再定位的可能。隨著時間的積累,小白屋四周所植的附生植物將攀附至作品之上,纏繞、覆蓋、分岔,產生各種整體造型變化的可能,至此,《安巢》成了活的裝置作品。最終,綠色植物將成為主角,作品的顏色由彩虹色變為蔥翠的綠色,並退位為植生牆植物的蔓生載體結構。自社宅的住處一覽風景,遠眺是台北一○一,中景是馬場町的河岸風光,俯瞰則見一窩鳥巢安穩地住存於綠蔭蔓生中,孕育著無限新生。

「藝居─家的進行式」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策劃執行: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官方網站:https://eg.deoa.org.tw

FB粉絲團:藝居living humanity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黃蘭雅安巢與自然和諧共生
REACTIONS
喜愛

4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

觀看時間的刻度—李基宏《在路上》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2020-10-14|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