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中西夾縫裡求存 一走陳龍斌閱讀小徑

陳龍斌台北當代藝術館瘋狂與文明間

2015-03-02|撰文者:王士源

百年前的中國,內憂外患。清朝近300年的統治方崩解,軍閥割據,群雄相爭;對外則得面對西洋文明的衝擊,外交屢屢挫敗。士人有人感慨萬千隱蔽山林,有人用筆桿子救圖存亡,有人乾脆拿起槍桿浴血而戰。

民國初年知識分子的心境,大抵就像站在台北當代藝術館「閱讀小徑─陳龍斌書雕個展」展場裡,受到作品《瘋狂與文明間》的中華文化與西方文明兩頭巨人夾擊那般,左右徬徨,到哪也不是,無所依存。

西洋是狂人 中國是妄人

這件《瘋狂與文明間》是陳龍斌的大型懸吊裝置,分以中文書籍與英文書籍,層層疊疊雕出兩件巨人怒目而視,展現百年前中西文化交匯時,劍拔弩張的神態。

「胡適、傅斯年、陳寅恪那時候,就被夾在兩個時代之間」陳龍斌說,那時他們讀了善本書,又開始讀西方的新學。而文化在碰撞時,並非人人都有個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吸收,多數人往往是非常痛苦掙扎的。

陳龍斌說,中國這個巨人,他稱作妄人,妄人是癡心妄想之人,眼界太高,無法一步一腳印將理想落實。他補充道,那個時代許多人意圖救亡,像是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乃至後來的文化大革命,都在造神,造一個高喊時代夢想,可以救亡的神,這些神,人們稱為革命先行者。

中國巨人的展間,除了妄人之外,展廳四週,還整齊陳列著古時士人熟讀的24史、光緒與道光條約等善本書,再打上昏黃的燈光,營造一個中國古典的情境氛圍。

而西洋這個巨人,陳龍斌則稱他為狂人。陳龍斌表示,妄到最後變成狂,狂是瘋狂,言語行為脫離常軌,甚至癲狂了。也許當時對中國人們而言,西洋的文化與舉態,多數都稱得上瘋狂吧。

在西洋巨人的展間,除了狂人外,還擺放英日語等各類雜誌,展常燈光一如現代社會般地潔白明鏡,雜誌類別也具體呈現社會裡多元交流、雜誌圖文豐富的樣態。

網路世代 書本意義逐漸改變

對陳龍斌而言,做這件《瘋狂與文明間》是喻古也喻今。他表示,一開始創作這件作品,起因於90年代電腦發明、網路發達,紙本閱讀的人口逐漸式微,書本的意義開始轉變。

陳龍斌看看現在,回首百年白話文運動之時,覺得夾在網路閱讀與書本閱讀兩者間的感受,與百年前中國士人的感覺,應是十分相像的。

而在「閱讀小徑」展場裡,要穿梭展間,必須要踩著書本做成的石頭前進。在傳統中國,書籍不能踩,讓人踩著書看展,也意在嘲諷古今社會;人們踩著過去的書本,一步步向前。

陳龍斌說,書本這條小徑,也是條羊腸小徑。藝術小徑、哲學小徑、詩人小徑,都不是公民社會裡常走的康莊大道,人們如果發現了小徑,也許會在小徑裡深思,對人生觀或藝術關有不同的改變。

「閱讀小徑─陳龍斌書雕個展」,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至3月30日。

陳龍斌台北當代藝術館瘋狂與文明間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