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04月15日 Leonardo da Vinci 生日快樂!

生日da Vinci

2015-04-15|撰文者:劉品文

不論是否熟悉藝術史發展,人們一定看過或聽過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Mona Lisa)。
蒙娜麗莎一抹神秘的微笑,每年吸引數以萬計旅客,即使隔著防彈玻璃和無數參訪者的後腦勺,也無阻世人前往羅浮宮,踏上這趟朝聖旅程。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集結藝術、科學、建築多項成就於一身,並為人傳頌至今。
達文西誕生於義大利,父親是一名富有的公證員,母親則是名農婦。他是私生子,童年生活多半和父親與義母度過。14歲時達文西離家前往當時的藝文重鎮佛羅倫斯,拜雕刻畫家維羅吉歐(Andrea del Verrocchio)為師,也正是在當學徒的十年間累積繪畫與雕刻的技巧。其中,他與畫室共同創作的《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讓維羅吉歐讚嘆不已,達文西也在完成畫作後向老師告別,展開人生的新旅程。
《巖窟聖母》、《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達文西年屆30時,前往米蘭擔任Ludovico Sforza公爵軍師,並積極參與建築、銅器鑄造工作。此外,達文西也著手創作《巖窟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
巖窟聖母是達文西盛年常使用的創作題材,現存的《巖窟聖母》一幅藏於巴黎羅浮宮,另一幅則在倫敦國家畫廊,皆以嬰兒時期的耶穌和施洗者約翰為對象,在聖母披風的護衛下,施洗者約翰雙手交握像耶穌朝拜,而由天使呵護的耶穌伸出小手彷彿給予施洗者約翰最真誠的祝福。
而達文西除了《蒙娜麗莎》外,《最後的晚餐》也是極富盛名。《最後的晚餐》1495年於聖母感恩堂開始繪製,繪製期間,達文西常在米蘭街頭觀察路人的神情,他堅持每人的神態都必須經過獨特且充分的構思,才能將《最後的晚餐》故事裡的人物神情表現得栩栩如生。對那時的達文西而言,繪畫不只是將景物描繪下來,而是要捕捉內在精神與情感流動。
然而,1499年法軍將Sforza家族驅逐出境,他決定放下未完成的作品離開這孕育他多項才能的富饒之地。隨後,達文西返回佛羅倫斯擔任建築師與軍師,他為佛羅倫斯商人喬宮達(Francesco del Giocondo)夫人所做的肖像畫《蒙娜麗莎》,便是此時的作品。
創作這幅肖像畫共耗時四年,達文西一改當時側面肖像的流行風格,他正面且精細描繪臉部的神情。在創作手法上,達文西在畫作表面,塗上層層的透明油彩,將畫中的明暗界線柔化;並且運用輕細的筆觸,使人物的五官輪廓更為自然,成功突顯出蒙娜麗莎溫柔、優雅又神秘的姿態。而畫中的蒙娜麗莎沒有眉毛、睫毛,也反映十六世紀初佛羅倫斯女性流行的剃眉術。
達文西在完成作品後並未交給喬宮達,而是在晚年前往法國時將作品一同帶離,這也是現今《蒙娜麗莎》之所以在法國羅浮宮而非義大利的原因。
1506年達文西再度前往米蘭,往後的六年他經常返回佛羅倫斯探望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並且照顧他們的後嗣。64歲時,他前往法國旅行,並在法國中部昂布瓦斯(Amboise)附近的克魯城堡(Cloux)度過晚年,直到三年後的五月二日長辭人間。
在法國旅居的最後幾年,達文西曾為自己畫了張自畫像。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無數紀錄,即使不再同年輕時那樣的意氣風發,但其生命累積的能量在如同源源不絕的油井猛烈燃燒著,一次又一次綻放耀眼的花火,就如同他自畫像中的自己一般,深刻且精彩。
Leonardo da Vinci,(b)1452.04.15~(d)1519.05.02

 

REFERENCE

【圖片來源】Wikipedia(Portrait)
【圖片來源】Wikipedia(蒙娜麗莎)
【圖片來源】Wikipedia(最後的晚餐)
【圖片來源】Wikipedia(巖窟聖母)
【圖片來源】Wikipedia(救世主)

生日da Vinci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藝術評論

08月08日 石川欽一郎生日快樂!

2018-08-08|撰文者:莊瑋容16630

藝術評論

08月04日 郎靜山生日快樂!

2018-08-0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