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阿基邊克(Aleksandr Archipenko),是繼畢卡索之後,第一位將立體主義的概念運用在雕塑中的藝術家。
阿基邊克出生於烏克蘭的基輔,年少時在家鄉的藝術學校學習繪畫和雕塑,期間因為批評指導老師的藝術觀念過於保守,而遭學校開除。阿基邊克於1908年前往巴黎時,亦曾進入巴黎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但他認為透過自學和觀察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更有助於創作,僅僅待了兩週便再度離開校園。
抵達巴黎後的10年間,是阿基邊克創作能量最為豐沛的時期。阿基邊克透過萊熱(Joseph Fernand Henri Léger)結識了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和布拉克(Georges Braque)等立體主義藝術家,開始積極投入立體主義的探索。立體主義對藝術舊有的單一視點提出質疑,並藉由將形體分解、簡化、扭曲、重構,於作品中再現完整的空間體驗。
阿基邊克將立體主義的思想融入雕塑,且進一步發展出個人的獨特風格。長久以來,雕塑皆是以實在的形體佔據空間,但阿基邊克卻在作品中運用凹陷和空洞,使負空間亦成為雕塑的重要表現元素。
在《行走的女人》(Walking Woman)中,阿基邊克將主要的軀體部分留下空洞,以流動的線條構成人體輪廓,各個構件之間彷若骨骼生長般自然連結。阿基邊克以簡練的造型手法,使觀者能同時看見人物的各個角度,並在虛體與實體交錯之間,感受女性行走間的動態變化。阿基邊克概括、留空的表現方式,並未損及人物的完整形象,反而使靜態的雕塑充滿了生命力。
除了開創虛實空間的運用,阿基邊克持續以不同的手法挑戰傳統的雕塑概念。阿基邊克將陶土、木料、石材、鏡子、金屬絲等各種媒材,加以拼接組合,突破以往雕塑創作單一素材、單一色調的形式。
《梅德拉諾系列》(Médrano)靈感來自於節慶上的馬戲團。阿基邊克用各種素材的塊面組合成馬戲團的小丑,並在表面塗上不同的顏色凸顯結構,以特殊的平衡方式,在作品中呈現人與空間的自由互動。
阿基邊克曾經說道:「我從未採取立體主義,而是為其增添新的內涵。」他在雕塑創作中,以創新的思路,開拓傳統題材的無限潛能。
Alexander Archipenko, (b)1887.05.30~(d)1964.02.25
05月30日 Aleksandr Archipenko 生日快樂!
HOT NEWS
-
1.
常玉與張大千《對比兩位最極端的繪畫大師》
-
2.
【聊聊工作室】描繪芸芸眾生 倪瑞宏仙閨收藏故事多
-
3.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不認識就是遜!」繪畫作品亮點(一) 五木田智央 Gokita Tomoo
-
4.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誰敢再說女人不會畫?!」繪畫作品亮點(二) 珍妮.薩維爾 Jenny Saville
-
5.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單色也能這樣畫!」繪畫作品亮點(三)馬克.坦西 Mark Tansey
-
6.
個資洩露風波不斷,英藝術家SOP教你如何遠離臉書
-
7.
一檔探索古代顏料的展覽 挖掘百年手稿背後驚奇
-
8.
香港蘇富比現當代晚拍 3.2億趙無極居華人現代藝術之首
-
9.
古都與當代藝術的交集:2018 ART TAINAN特搜-精巧細緻的藝術風格呈現
-
10.
MoMA 2018新攝影展回歸 解讀五位新秀創作
-
專題企劃
3月26日 李可染生日快樂!
2018-03-26 -
專題企劃
03月22日 草間彌生 生日快樂!
2018-03-22 -
專題企劃
03月11日 立石鐵臣生日快樂!
2018-03-11 -
專題企劃
12月05日 奈良美智生日快樂!
2017-12-05 -
專題企劃
12月05日 鄧南光生日快樂!
2017-12-05 -
專題企劃
11月06日 楊德昌生日快樂!
2017-11-06 -
專題企劃
10月12日 今敏生日快樂!
2017-10-11 -
專題企劃
01月24日Robert Motherwell 生日快樂!
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