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華人藝術家

徐悲鴻Hsu Bei Hong

  • 經歷
    簡歷
    1895 生於中國江蘇省忌亭橋鄉,名壽康。
    1901 於父親徐達章指導下,開始讀書。祖父硯耕去世。
    1904 開始隨父習畫,每日臨摹吳友如界畫人物一幅。
    1905 學畫很有進步,已能幫助父親在作畫不重要處敷彩。
    1908 隨父輾轉於臨近各鄉鎮賣畫。
    1912 父病重,返回家鄉。獨自到上海,入「上海圖畫美術院」短暫學習西畫。
    回鄉任教於彭城中學。從父命結婚。
    1914 父病故。任教於彭城中學、始齊女中及宜興女子師範三校,負擔家庭生活。
    1915 再度赴滬。謀職未果,在友人黃震之「暇餘總會」斗室刻苦作畫。
    開始研習德文、法文,向周湘、高劍父兄弟請教。
    1916 入震旦大學。生活極苦。受高?峰器重。在哈同花園作畫。入康有為門下。
    1917 與蔣碧微結婚。五月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半年。年底赴北平。
    1918 受蔡元培之聘,任北大「書法研究會」導師。識陳師曾。為梅蘭芳作「天女散花圖」。
    爭取到出國留學公費。
    1919 三月偕蔣碧微赴法留學,五月抵巴黎。入徐梁畫院進修。冬天赴瑞士洛桑停留半年。
    1920 考入巴黎美術學校以弗拉孟為師。另從校外畫家達仰習畫。
    六月在北大《繪學雜誌》發表<中國畫改良論>。
    1921 夏天赴德國柏林,問學於柏林藝術學院院長康普。生活困苦,胃病加劇,堅持每日學習十來小時。
    經常去柏林動物園畫獅子,並臨摹林布蘭作品多幅。
    1922 繼續在柏林學畫。
    1923 返回巴黎繼續學習。五月,作品「老婦」首次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
    1924 繼續在法國學習,生活極端貧困。七月為駐法總領事趙頌南之妻作肖像,自認在此作上有重要的領
    悟。窮困時,曾為書店作小說插圖。
    1925 自法國經新加坡返國。在新加坡停留期間為當地僑領作油畫肖像。
    1926 返回巴黎,到比利時布魯塞爾臨摹約斯坦作品「豐盛」。留學生公費取消。
    自認此年「吾作最多,且時有精詣。」
    1927 遊歷瑞士、義大利,觀摩古今藝術名作。於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展出作品九幅。
    結束八年的留學生涯,返抵上海。十二月,次子伯陽誕生。
    1928 與田漢、歐陽予倩合組「南國社」,任南國藝術學院繪畫科主任。
    應南京中大之聘,任藝術系教授。
    應黃孟圭之邀,到福州,作畫兩個月,完成「蔡公時被難圖」。
    應北大藝術學院之聘,任院長,十二月辭職。
    1929 續於中大藝術系任教,應顏文樑之邀,赴蘇州美專演講並旅遊。
    在第一界全國美術展覽會《美展匯刊》上連續發表<惑>、<惑之不解>,與徐志摩展開論戰。
    十一月長女麗麗生。
    1930 完成油畫「田橫五百士」,並開始「徯我后」的創作。
    與中大藝術系學生孫多慈發生「師生戀」。
    四月,在《良友》畫報,連續發表<悲鴻自述>。
    1931 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個人畫展。
    四月,應南開大學邀請,到天津講學,並訪問民間藝人泥人張。
    六月為齊白石畫集作序。冬,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2 與顏文樑在南京舉行聯合畫展。在朋友的協助下,建宅於南京傅厚崗,命名為「危巢」。
    寫<畫範序>,提出「新七法」
    1933 完成油畫「徯我后」。五月,應法國國立美術館之邀,前往巴黎舉行中國近代繪畫展覽。
    繼而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及意大利米蘭分別展出。在赴義之前曾先到倫敦,臨摹委拉斯貴茲油畫
    「維納斯與鏡」。
    1934 續在德國柏林、法蘭克福,蘇俄的莫斯科、列寧格勒等第地舉行中國近代繪畫展覽。
    在赴蘇途中,顏遊希臘雅典帕德曼神殿,認為是「生平第一快事」。
    1935 遊廣西,捐獻作品及收藏,擬於桂林獨秀峰下建一美術館以為簡全國倡,後因抗戰爆發,未能實現。
    與張大千率學生去黃山寫生。
    1937 舉行畫展於香港、廣州、長州、長沙等處。在港購得「八十七神仙卷」。
    七七事變後返南京,回中大任教、後遷蜀 以四川現實題材作「巴人汲水」等作。
    1938 在重慶續任教於中大藝術系。七月復歸桂林。八、月間,旅居黔桂之交的八步村。
    1939 三月在新加坡舉行賑災畫展。畫「放下你的鞭子-為王瑩女士造像」。
    1940 在印度,與詩人泰戈爾交往,數度為泰戈爾畫像。四月抵喜馬拉雅山之大吉嶺。完成「愚公移山」。1941 自印返國,舉行個人畫展,將賣畫全部收入捐獻國家,支持抗戰和救災。
    1942 一月,道出雲員保山,舉行畫展。登雞足山,訪點蒼山、清碧溪。五月在昆明舉行畫展。
    秋,返重慶。續任教於中央大學,並籌備成立中國美術學院於重慶溪。
    1943 居嘉陵江北岸盤溪。主持籌辦中國美術學院。每日過江去中大教課。三月在重慶辦畫展。
    1944 患高血壓及慢性腎炎、血管硬化,住醫院將近半年,身體虛弱,創作量銳減。
    1945 大病未癒,手軟不能作畫,扶病在中大授課。正式與蔣碧微仳離。
    1946 一月與廖靜雯結婚。應聘出任北平藝專校長,離重慶赴北平。八月,北平藝專正式復校。
    九月,三男慶平生。十月初,藝專國畫組三位教授罷教,北平出現所謂「倒徐運動」。
    1947 徐悲鴻發表面談話(新國畫建立之步驟),又發表(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等文加以反擊。
    1948 大陸淪陷。十一月,次女芳芳生。未隨政府撤退,續留北平。
    1949 十二月,籌辦「中央美術學院」。
    1950 正式接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課餘師生一起參加勞動。
    1951 抱病到山東導沐整沂工程水利工地生活兩個月,為勞模畫像。七月,不幸得腦溢血症,半身癱瘓。
    1952 腦溢血未癒,九月後,逐漸好轉。
    1953 九月二十三日腦溢血症復發。二十六日,逝世於北京醫院。

繪畫,油畫,書法,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