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藝術家

Benvenuto Cellini

  • 文/蔡豫寧

    切利尼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跟隨父親學習長笛,但他違背父親期待,不願成為音樂家,而想成為一位藝術家。他從小接觸米開朗基羅工作室,並在義大利各城市遊歷,同時於金匠和畫家的工作室,受金匠大師安東尼奧‧迪桑德羅指導。

    切利尼先於教皇宮廷任職珠寶工藝師。1540年被應邀到法國,1543年切利尼為法蘭西國王弗蘭西斯一世製作的《金鹽盒》(salt cellar),利用黃金和琺瑯做成,盒上精細雕琢,細膩刻劃海神與地神的人物雕刻。1545年完成了他首座重要雕塑《楓丹白露的仙女》(Nymph of Fontainebleau)。兩件作品中看到切利尼技術精湛技藝。

    他於1545年返回佛羅倫斯,期間創作以大型圓雕作品為主,最為傑出的作品是青銅雕塑《珀爾修斯與美杜莎的頭》(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在這件作品裡,切利尼塑造一個內心沉著寧靜的勝利者,從容不迫高舉著梅杜莎的頭顱,底座細膩呈現,整體具激昂生命力,為文藝復興後期風格主義英雄形象的典範。

    切利尼晚年遭到宮廷冷遇,58歲的他寫下自傳,《切利尼自傳》被譽為西方最優秀的紀實文學作品,反映了當時文藝復興義大利的景貌。

    切利尼一生自大狂妄、能言善辯,教皇和君主都喜愛與他談話,他性情暴烈,好勇鬥狠曾多次被捕入獄,但他追求藝術至死不渝,最後更不惜與父親鬧翻。切利尼作品深受米開朗基羅影響,他的設計繁複主題多樣,追求細膩風格與典雅華麗。雖然歷經坎坷卻始終未變,秉持他的熱情和人性,在當時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中綻放。

    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 (b) 1500.11.03~(d)1571.02.13

    註:矯飾主義:源於義大利文Maniera,即風格。反對理性對繪畫的指導作用,強調藝術家內心和個人表現,注重藝術創作的形式感,傾斜線條和曲線的運用。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Cellini:http://en.wikipedia.org/wiki/Benvenuto_Cellini
    wga:http://www.wga.hu/index1.html

雕塑,雕刻,繪畫,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