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華人藝術家

朱德群Chu Te Chun

  • 經歷
    1920 生於江蘇省徐州蕭縣白土鎮
    1932 小學畢業後入蕭縣縣立師範中學,後轉入徐州中學,繼入海州中學初中畢業。
    1935 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當時林風眠任校長,葉雲教素描,張光(紅薇老人)教國畫,吳大羽授西畫。
    1936 與吳冠中結識。當時吳大羽教素描及油畫,潘天壽教國畫,在這兩年日間課餘之暇,畫了五百多張水彩,大多以西湖風景寫生為主。早晚利用所有課外時間畫國畫,數量眾多。他對國畫很有興趣和心得,很想專攻國畫,但是當時學校沒有國畫系,只有繪畫系,以西畫為主,國畫課少,於是他就努力研習油畫。
    1937 「七七事變」爆發,隨學校向內地遷移,首先到浙江省諸暨,繼至江西貴溪的龍虎山,那時蔡威廉(蔡元培之女)教油畫,沿途繪畫系學生分組畫了很多抗日宣傳畫。
    1938 舉校遷往湖南沅陵的老鴉溪,當時方幹民教油畫,是年杭州藝專與北平藝專兩校合併為一。
    1939 由沅陵遷到湖南的長沙,再遷往貴陽,後來又遷到雲南的昆明,借用華清中學,隨後到昆明湖畔的安江屯,在貴陽和昆明這段時間朱德群與董希文經常結伴外出,畫了不計其數的苗族人民生活速寫及川馬寫生。
    1940 日軍內侵,全校移入四川的璧山,後又遷至青木關的松林崗,在那裡是一段安定的時間。
    1941 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松林崗,留校任助教直至1945年。
    1942 隨學校遷到沙坪埧盤溪。
    1944 任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建築系講師直至1949年。
    1945 在重慶參加「現代繪畫聯展」。參展者有林風眠、關良、丁衍庸、方幹民、貽怡德、趙無極、李仲生等。
    1946 參加在重慶的「獨立美展」,「現代繪畫聯展」。是年畫了很多肖像及風景油畫。
    1947 隨南京中央大學由重慶乘船遷返南京。過三峽,山苔凸壁,松石峻崖,隱在元霧之間,氣勢雄偉,使他對范寬、李唐等之繪畫有所領悟。其印象之深刻,直到九O年代在其作品中仍受其影嚮。
    1948 由南京去徐州省親,與母及二兄重聚。父親已於一九四O年在家鄉去世。朱德群與柳漢復結婚,次年生凱蒂。
    1949 離開南京經上海於年底乘船到達台灣臺北。行前將所有作品油畫數十幅留在同學王如松家中。以後得悉,王如松離南京還鄉,所有油畫不知下落。
    1950 任教臺北工專建築系。
    1951 任教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藝術系,直至一九九五年。教學之餘,乃不斷創作。參加在臺北中山堂舉辦的「現代獨立畫展」,參展者有劉獅、李仲生、趙春翔、林聖揚等。李霖燦等看到此畫展,才知道朱德群也在此,乃取得聯絡,德群很興奮見到多年不見的學長,同時在繪畫上給了他很大的鼓勵。朱德群認為同學之中以李霖燦學長常識修養和做人最為成功。此後,他們經常有聯繫。
    1952 朱德群結識董景昭,以後成為他的妻子。
    1953 由羅家倫先生推薦,為「國史館」畫國父孫中山先生肖像,蔣介石肖像,以及黃花崗已七十二烈士起義等數幅歷史
    題材繪畫作品。與師大師生到阿里山、八仙山寫生。畫了一系列風景油畫。
    1954 在臺北中山堂首次舉行個展,承長輩黃少谷先生、張道藩先生、羅家倫先生等之提攜和支持,畫展極為成功。
    1955 三月二十九日離台赴法深造。當時沒有長期留法計劃,在台期間的作品一張也沒有帶。他乘船經香港、西貢、錫蘭、法屬吉布提,順尼羅河至開羅,參觀博物館及金字塔,對古埃及藝術文物嘆為觀止,尤其欣賞其單純線條之運用。後經蘇伊士運河之賽得港,橫穿地中海,在馬賽上岸,北上於五月五日到達巴黎。住在拉丁區的露夢旅館。當時許常惠先生亦住同一旅館,常往來,成好友。初到巴黎有語言上的困難,許先生很熱心幫助。參觀羅浮宮博物館及巴黎各著名美術館,還有各式各樣的展覽會,成為每日的課程。看到早已在國內印刷品上看過的熟悉名作,但原作遠為深刻、樸實,使其繪畫觀念有很大的轉變。首次接觸、吸收、反省、玩味西方古今藝術,同時學習法文,又在大茅屋畫院畫人體速寫。遇見潘玉良,她也經常去那裡畫速寫。到西班牙馬德里參觀普拉多博物館,該館收藏琳琅滿目,對戈雅之作品印象尤深。又參觀埃爾.格雷科故居。
    1956 在巴黎現代美術館參觀去世不久俄裔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el)回顧展,其作品自由奔放,來往於有形與無形之間,啟示良多。以巴黎街景為靈感,始試醞釀已久非具象油畫創作。埋首致力於無形繪畫之研及創作。以無形油畫被邀請參加皇家宮殿之「今日繪畫」展。參展者皆為當代著名畫家如畢卡索、科克托、恩斯特、夫吉達、米羅、弗拉曼克等,全部展出畫家姓名印在一條方形圍巾上,作為特別的紀念品。參加春季沙龍,以?景昭肖像》獲榮譽獎。獲教育部中華文藝獎。在郭有守家認識常玉。與法國雕塑家費霍(Albert Feraud)結識成摯友。
    1957 以非具象油畫被邀參加「比較沙龍」。參加臺北第四屆美展,參加巴黎春季沙龍,以《景昭肖像》獲銀獎。
    1958 在巴黎歐巴威畫廊舉行首次個展,許常惠先生幫忙佈置展廳。該畫廊藝術主任克萊士(Sacha Klerx)對朱德群的作品非常讚賞,時有來往,談論現代藝術很投契,成為好友。在巴黎勒尚特畫廊(Galerie Henriette Legendre)參加群展,該畫廊藝術主任巴聶(Maurice Panier)對朱德群的繪畫很賞識,即與其訂下合同直到一九六三年。與同畫廊藝術家相識成友,如:阿那(F.Arnal)、科乃伊(Cornille)、伯特(Francis Boot)、馬丁(Philippe Martine)、勒維爾(Paul Revel)、卡斯竇(Pierre Gastaud),日籍畫家有井田吸(Sugai)、及薩竇(Key Sato),波蘭畫家康多(Kantor)、基諾(Kijno)、龍苟巴蒂(X.Longobardi)及雕刻家夏威聶(Louis Chavignier)等,現均為巴黎藝壇知名藝術家。1959 勒尚特畫廊經常掛出朱德群的作品。遷出旅館,搬到巴黎二O區美尼孟當街公寓。有一較寬敞的工作室。白天畫油畫,晚間常畫水墨畫,當時買不到中國宣紙,即用吸墨紙代替,類似宣紙性能和趣味,這方面的研習,對他油畫起了影響。
    1960 在巴黎勒讓特畫廊舉行個展,受藝評界一致推崇。巴黎夏邦切畫廊(Galerie Charpentier)舉辦「巴黎畫派」聯展,朱德群代表在巴黎之遠東畫家展出。是年和董景昭舉行中國習俗婚禮。
    1961 應邀參加巴黎之「五月沙龍」。長子朱以華誕生。
    1962 創作很多水粉作品。水粉與水彩的共同性是用水調顏料畫在紙上,它與油畫的共同性是都可以畫得厚,所以它的發揮性很大,與油畫又有相輔相成的互應作用,形成了朱德群之繪畫的共通性。在勒讓特畫廊展出其水粉作品由余伯阮(Hubert Juin)寫序言,此展深受好評。
    1963 在勒尚特畫廊第二次油畫個展,由咖修.達拉伯(Gerald Gassiot Talabot)寫序言。參加巴黎第七畫廊「牛目」畫展,展出作品皆為圓形畫畫,別具新面。法藝評家喬治.布達易(George Boudaille)執筆,在《西邁斯藝術雜誌》Cimaise上發表《朱德群的繪畫專題研究》。暑期在法國西海岸布列塔尼渡假。1964 被邀請參加美國匹茲堡卡內基博物館的「現代國際畫展」。在耶路撒冷、雅典和巴黎共參加四次聯展。
    1965 登歐洲屋脊白朗峰,對阿爾卑斯山脈之磅礡氣勢,雲霧與白雪相參,時隱時露之俊秀山嵐,印象深刻,歸來受其靈感,作了一系列白色調油畫。藝評家勒維克、卡修及達拉伯分別評論朱德群的藝術,在《藝術畫廊》及《國際美術》兩雜誌上撰文。
    1966 是年參加四次聯展。
    1967 暑假到法國南部地中海岸之葵莫(Gimaud)渡假,畫了一批水粉作品。余伯阮寫文學評論,朱德群插圖在《法國文學報》發表。
    1968 在巴黎近郊之阿革依(Arcueil)向朋友借一大畫室,在此工作了兩年,可以畫大幅油畫。在瑞士克斯林根拉采畫廊個展,受到拉采夫婦熱情招待。次子朱以峰出世。
    1969 師大同事馬白水夫婦經巴黎,老友相聚甚歡。參加巴西聖保羅第十屆雙年展,專室陳列。由余伯阮寫序言。
    1970 二月遷居至巴黎南郊提葉的巴黎市政府所建之畫室及公寓。去南部葵莫小住。去荷蘭阿姆斯特丹參觀倫布郎三OO年誕生紀念大展。朱德群對此畫展印象特深,繪畫態度有極大的轉變,他覺得畫家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作品的深刻及高水準的品質,畫家有誠摯的態度,先誠才能感人,才可得到觀賞者的共鳴,任何畫派的作品若沒以上的條件均將隨時間而消失。
    1972 參觀德國慕尼黑各美術館,對德國表現派繪畫又有新認識。十一月一日遷居至巴黎東郊巴紐雷第十八及十九層之樓中樓的公寓及畫室。取畫室名為「雲霧齋」。與大陽畫廊訂合約至一九七五年。畫廊主人是崩仕。暑期舉家到大西洋海邊之裴發宜(Prailles)渡假。
    1973 結識敖恒先生,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的書生,不擅商業經營,首次介紹朱德群繪畫到盧森堡,反應良好。
    1974 暑期在法國西海岸蓋茹惱(Kerjouanos en Bretagne)渡假,途中發現青石板礦,取回一些石板在上面畫油畫,別有趣
    味。
    1975 全家在梅介夫(Megeve)過暑假。畫了很多速寫。
    1976 朱德群借日光畫油畫,巴黎冬季晝短夜長,下午五時天色已黑,他在燈下練毛筆字,他年青時曾練過的書法,又成為他的癖好。是年參加了四次聯展。
    1977 利用在索倫多開畫展之便,同雕塑家費侯去義大利中部及南部各小城市,那裡收藏的歷代藝術作品既精美又豐富。暑假舉家在霞迪雍阿爾卑斯山區渡過。
    1978 舉行三次個展,參加八次聯展。舉家在汪待省大西洋海邊渡假。
    1979 袖珍博物館出版社發行《朱德群專論》一書,余伯阮執筆,余氏為法國十九世紀文學的評論界權威、詩人、作家、藝術家,在其叢書中寫過法國畫家馬松和蘇拉吉,第三本就是朱德群。分別三十餘載的林風眠大師從香港來巴黎,在東方博物館開個展。因此得以重聚,追往思今,感慨萬端。十一月劉開渠老師率領雕塑家代表團來巴黎,得以晤面,朱德群與利開渠亦師亦友,又是同鄉,這次重聚格外歡慰,由此得與其分別三十多年的胞兄聯繫上。1980 入法國籍。杭州藝專同班同學朱膺(朱瑞序)由上海來信,提到吳大羽師苦於無顏料作畫。朱德群於是寄了一箱法國的油畫顏料,寄上一本上年剛出版的袖珍博物館叢書專集,以示敬意及遠懷。
    1981 與董景昭在巴黎第三區區政廳舉行公證結婚。
    1982 吳冠中來巴黎(過境) ,分別三十多年的老友得以重逢,顧往思今,恍如隔世。
    1983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邀請朱德群與畢業班學士考試校外評審。應北京美術家協會之邀與畫家基諾夫婦旅行遊覽三周,至北京、大同西安、南京、黃山、杭州母校。在北京與其三十多年未見面的二哥德華重聚,得知大哥及母親早已去世,言下欷歔。受到老朋友熱誠歡迎,看到李可染、吳冠中、彥涵、洪士奎、胡善餘,師輩有方幹民、劉開渠等,這次與本土山川文物的接觸,更印證了多年來走過的繪畫方向,增強了他對自己藝術的信念。1984 在盧森堡誒西(Esch-sur-Azlette)市立劇院舉辦大型油畫個展。由法國駐盧森堡大使邁德莫主持開幕式。
    1985 再次被邀請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學位考試校外評審。去瑞士途經雪中的阿爾卑斯山,靈感湧溢,歸後畫了一系列油畫。
    1986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文化中心主辦朱德群紙上作品個展。圖錄封面由林風眠大師提字。香港「當代中國繪畫」展出三張水墨畫。該年參加了十二次聯展。
    1987 台北歷史博物館主辦朱德群個展,是他離台三十二年後第一次畫展。展出其一九五三至一九八七年之油畫作品。印精美畫集。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喬治.叟瑞亞為紀念法國大革命二OO周年,發表巨著《法國大革命史》,保達思出版社發行。他選出朱德群作品印入他的著作中。六月萊依玫瑰花園開放,瓦爾德麻訥省請朱德群繪一海報,印發一萬份,招貼在巴黎市區。另印製石印一套。
    1988 登肯美術館發起以「基督之愛」為主題的畫展,邀請六十位當代畫家,朱德群為其中之一,在巴黎市政廳展出。之後此展在世界各地巡展。八月赴倫敦及牛津參觀各大美術館及名勝。在牛津受到蘇立文教授夫婦熱情接待。
    1989 台北金陵藝術中心發行《朱德群畫集》。朱德群與藝評家蘇瑞蓋哈共同籌劃,促成「巴黎當代繪畫邀請展」,在台中美術館展出。全部展品贈送該館,實現朱德群要充實美術館的願望。
    1990 遷入寬敞、明亮又安靜的新畫室,畫室由建築師多明尼克.費霍為朱德群設計,建於巴黎近郊塞納河畔的維蒂市:是年三次在國際藝術博覽會舉辦個展,先在比利時崗城,後赴法國尼斯及西班牙的巴塞羅那。藝評家皮耶.卡班在《西邁斯藝術雙月刊》專文介紹朱德群。
    1991 仲春與龍苟巴蒂夫婦赴義大利威尼斯,再深入欣賞威尼斯畫派丁托萊托、提香、維羅奈塞、卡巴喬等大師的作品。七月韓國畫家雲浦大師訪朱德群及其畫室。海灣戰爭爆發,有感而畫《災難後之曙光》,展於聖日爾曼城主辦的「世界末日」主題展。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專室展出朱德群油畫作品。
    1992 四、五月赴美國東海岸旅行,北自尼亞加拉瀑布,南至克西島(Keye West)海明威故居,途經新澤西、紐約、費城、華盛頓、波士頓、邁阿密,沿途參觀美術館及名勝,尤對邁瑞雍(Merion)的巴納基金會(Barnes Fundation)之收藏嘆為觀止。在巴塞隆納作一幅石版畫(五十位藝術家應邀各作一幅),為世運會百年紀念發行一套五十張石印作品,精裝成盒。遊比利牛斯山及安道爾。與台北帝門藝術中心合作至一九九四年。
    1993 春,《朱德群專集》法文版及英文版問世,由皮耶.卡班執筆,巴黎藝術圈出版社發行。遊台灣橫貫公路。
    1994 四月,舉家回國訪問。費侯夫婦同行。參觀了敦煌、雲崗石窟、西安、桂林,在北京參加政協及美協舉辦的座談會,與文藝界人士及友人歡聚一堂。朱德群夫婦於四月五日清明節回到離別五十七年的家鄉蕭縣,在其父母墳前行禮追思。他年逾八十的二哥德華對這次團聚甚為欣喜。五月加拿大魁北克參加瑞歐貝爾(Riopelle)及基諾(Kijno)三人聯袂巡展,展名「首創符號」。該展在藍色尖端(Point Blue)的美國印地安博物館展出時,與當地極有人情味的印地安人友善接觸,頗有見到遠親之感。應詩人斯得利(Salah Stelie)之邀,以鋼筆素描為其詩作插圖,發表於《印象》(Remanences)九月刊。
    1995 受Alain Digard之邀,畫了四幅扇面,在其畫廊展出。十一月製片人沙巴杜哈(Szabatura)拍攝影片介紹朱德群,片長二O分鐘。是年參加了十三次聯展。
    1996 六月與多瑪夫婦赴德國旅遊,主要在東德個各大城市。畫了一系列青石板油畫。九月在巴黎波達斯石印工作室畫了兩張石板畫,為勒克畫廊預定。十一月入療養院。是年水墨創作甚多。參加十六次聯展。
    1997 配合香港「五月法國」活動,在藝倡畫廊舉辦個展。法國外交部藝術行動委員會所主辦朱德群近作展(一九八五 –一九九六)這是第一次遠東巡迴展。五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首先展出,九月在香港藝術館,十一月在台灣高雄美術館展至一九九八年三月,四月在台北市美術館展至六月底。五月底除去左眼白內障。十月在巴黎學院古書局畫廊舉行第一次水墨展。十一月台灣現代畫廊首次個展。十二月十七日朱德群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
    1998 四至五月在巴黎同時舉行兩個畫展。一在塞納河左岸提卡努畫廊,圖錄由藝評家白散寫序。另一在左岸納拉畫廊,出版法英雙語圖錄,由藝評家皮耶.卡班寫序言。五月赴上海博物館與馬承源館長晤面,然後赴台北出席北美館個展開幕式。在台北期間至鶯歌陶瓷窯畫了一系列陶盤。八月赴卡特故居會見其家屬,繼赴西牙比爾堡參觀古根漢現代藝術館,為新建築讚嘆不已。重遊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再欣賞西班牙黃金時代畫家戈雅、委拉斯凱茲等畫家的作品。十月於巴黎IDL石印工作室創作了三張版畫。暑假期間在法國南部歐格雷沃古堡舉辦為期三個月的個展,在此期間任歐格雷沃古堡?評審主席。是年參加了十二次聯展。
    1999 二月三日法蘭西學院的藝術學院舉行院士朱德群就職典禮,場面莊嚴隆重。五月在香港藝倡畫廊舉行水墨近作展,圖錄由金董建平寫序言。暑期在達馬利斯古堡舉行為期三個月的個展。老友吳冠中八十大壽,於十一月初赴北京慶賀,參加他在中國美術館的畫展揭幕典禮,恭賀其藝術成就。之後去漢城,沿途金黃色的白果樹葉子閃耀在秋陽下,殊為一景。參觀各美術館,領略到韓國介於中國與日本文化之間綜合性。十一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米斯旦畫廊舉行跨世紀水墨近作展。十二月一幅大型油畫為法國國家資產收藏。是年參加了七次聯展。
    2000 元月十五至二月十三日,守修文化中心以朱德群畫展慶千禧年之開端。九月二十八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在上海博物館舉辦油畫個展,印中法雙文圖錄。該展十二月十二日至二OO一年二月十二日在廣東美術館繼續展出。兩本朱德群專集問世。一本由皮耶.卡班著,巴黎弗拉瑪雍出版社發行。另一本由皮耶.瑞斯塔尼執筆,納瓦拉畫廊發行。北京三聯書店出版《朱德群畫冊》。十月二十一日朱德群應邀隨團陪同法總統希哈克赴北京訪問之旅。是年在巴黎IDL石印工作室創作了六幅石版畫。由台北霍克藝術發行。
    2001 元月「朱德群傳」問世,祖慰執筆,上海文匯出版社發行。四月至五月在南韓斧山市美術館個展 ; 由法國大使雷歐主持揭幕,結束遠東第二次巡迴展,朱德群因足疾未能前往參加揭幕式,九月至十月在巴黎納瓦拉畫廊個展,同時為該畫廊發行畫集之簽名式。六月獲法國教育部雅克郎部長授與之騎士棕櫚勳章。七月十四日獲法總統希哈克授與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是年在巴黎IDL石印工作室創作了六幅石版畫。由台北霍克藝術發行。十一月在阿革依市之畫廊個展。和皮耶.卡班舉行座談會與觀眾交換意見。上海藝術博覽會主題展,由台灣台中現代畫廊策劃,於十一月在上海世貿商城展出。
    2002 法國勇娜城之霞露陶?,朱德群畫了數十個陶盤。四月至五月在印尼之巴利,達爾卡畫廊個展。六月下旬朱德群應上海大劇院之邀,赴上海與諸位負責人商討繪製巨型作品乃成定案。返回巴黎後即積極準備工作,下半年朱德群致力於上海大劇院之巨幅油畫創作。七月二十日於台北天使美術館舉辦「朱德群版畫展」,並發行第一本石版畫作品集。十一月在上海世貿商城「上海藝術博覽會主題展」由台中現代畫廊策劃。
    2003 三月六日在巴黎學院古書局畫廊舉行首次陶盤繪畫展。四月底上海大劇院之巨幅油畫完成,取名(Symphonie Festive)意譯「再生的氣韻」。六月二十日在法國文化部部長、外交部部長、及中國駐法吳大使、上海市文化活動葉主席、及其代表團共同主持揭幕 ; 於巴黎國家歌劇院首次公諸於世,展至七月十五日然後航空運往上海。八月二十七日懸掛於上海大劇院正廳中心正式揭幕。八月十五日「傾聽宇宙」個展於台中靜宜大學藝術中心。九月十三日繼續展於台中現代畫廊。十月初於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與雕塑家費侯舉行聯展。十月九日在巴黎現代美術館國際博覽會(FIAC)朱德群個展由提加努畫廊策劃。
    2004 6月至9月由Artrium畫廊策劃。於瑞士日內瓦、蘇黎世舉辦「朱德群巡迴展」。
    2005 6月於台北印象畫廊舉辦「朱德群的繪畫世界」畫展。

雕塑,雕刻,繪畫,素描,油畫,水墨,書法,版畫,現代藝術,現代,當代藝術,當代,具象,觀念,攝影,行為,勳章,風景,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