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藝術家

拉斐爾‧馬大維Mahdavi, Rafael

  • 經歷
    1946-1963
    拉斐爾‧辛克萊‧馬大維生於墨西哥的馬薩特蘭,他的母親是來自堪薩斯州威奇托的美國人,父親是來自馬什哈德的波斯人。在馬薩特蘭生活了兩年之後,他的雙親去了巴黎、維也納和紐約工作和生活。1951年他們說著“與過去告別”的話,在西班牙馬略卡島定居,靠寫小說和短片故事為生。拉斐爾一直在家受父母的教育,直到10歲才被送到英國的寄宿學校,之後去馬德里求學,最後在維也納完成了他的專業學士學位。他有四重國籍:法國、美國、墨西哥和伊朗。會六種語言。
    1964-1968
    他從維也納出發去美國讀大學,拿著全額獎學金,兩年在羅切斯特大學,兩年在密西根州的卡爾布魯克藝術學院讀書。1968年他在卡爾布魯克拿到了藝術學士學位。
    1969-1976
    為了繼續他的繪畫創作和謀生,他擔任了戲劇和電影的舞臺佈景師和佈景助理設計師。之後他去了紐約、巴黎和羅馬從事其他工作。不久他就意識到,與他的創作有關的固定工作令他付出太多精力,所以他就選擇臨時的、要求不高的工作來做,像在裡佐利的書店賣書、在紐約的巴士上做導遊,在巴黎做電焊工和酒吧服務生,等等。這些工作多數在夜晚,使得他可以在白天專心於藝術創作。很快他就開始了作品的展出。
    1977-至今
    他在巴黎與卡特‧哈里森結婚。他們的兒子和女兒分別在1978年和1982年出生。他繼續進行繪畫和雕塑創作。他告訴自己,既然自己已經開始展出作品了,並且在藝術以外的各種領域都獲得了經驗,那他已準備好了以油畫和雕塑教學作為兼職。
    目前,馬大維任法國阿曼設計藝術高等學校繪畫系教授,同時在巴黎和勃艮第南部夏爾穆城的個人工作室進行藝術創作。

    工作經歷:
    1969-1976
    大學畢業後,為了繼續他的繪畫創作和謀生,他擔任了戲劇和電影的舞臺佈景師和佈景助理設計師。之後他去了紐約、巴黎和羅馬從事其他工作。不久他就意識到,與他的創作有關的固定工作令他付出太多精力,所以他就選擇臨時的、要求不高的工作來做,像在裡佐利的書店賣書、在紐約的巴士上做導遊,在巴黎做電焊工和酒吧服務生,等等。這些工作多數在夜晚,使得他可以在白天專心於藝術創作。
    1978——1982
    在巴黎的美國中心任油畫教授。
    1982——現在
    在巴黎帕森設計學院任油畫和雕塑教授。
    1994年——現在
    在法國亞眠藝術與設計學院任繪畫教授。
    1995——現在
    在法國的伊西萊穆利諾任特拉特設計學院的繪畫教授。
    拉斐爾‧馬大維不同時期藝術創作風格特點簡介
    1970-1975
    紐約
    拉斐爾‧馬大維初到紐約,就像很多紐約客一樣,他並非本土紐約人。從孩提時代起,拉斐爾就四處遊歷。他追尋一種歸屬感,這些都在他的畫中有所體現:他劃出了一方土地,一個場所和一道風景,將其作為自己的地盤。這些風景畫以全景的形式展開,不僅包含土地本身,而且人的面部和女性身體也成為繪畫景觀的一部分,他在畫面上雜糅了詞語,將其作為畫面構成元素之一。尺寸巨大的畫布呈現為灰色的色調,具有斑駁的、顆粒狀的肌理。這些作品看起來就像相片,像紀錄片裡定格的畫面,仿佛正是這種品質將作品定格在被感受和被記錄的現實中。
    折布上的嫩枝和鉗子/Twigs and Pliers on Folded Cloth 2009年
    1975-1979
    巴黎
    拉斐爾嚮往歐洲,他離開紐約,遷居到巴黎。他明白,在紐約自己一直在創作類似照片的油畫,然而,現在來到巴黎,他決定在感光畫布上繪製真正的照片。這些作品的尺寸並沒有紐約完成的作品那麼大,但對於攝影作品來說,它們太大了。他在畫布上繪製出這些形象:跳躍的人物、空曠的房子、無人的椅子、狗、公園……有一次,拉斐爾將攝影負片投射在感光畫布上,但卻沒有將畫布浸在顯影液裡,取而代之的是,他用汽化器、拖把、刷子以及他身體的一部分用顯影液、停影液和定影液表現在畫面上。在暗房裡,拉斐爾運用濺滴和潑灑的技法,利用過度曝光和接觸曬印來完成作品,他用顯影液、停影液和定影液作畫。他唯一使用的繪畫顏料是在黑白照片完成的畫布上用彩色松節油在表面形成一層膜。他還採用彩色感光相紙做實驗,在上面添加丙烯顏料,甚至最後他還用X射線作畫。然而,拉斐爾發現自己一直在不斷重複,儘管他已經變得像一個暗房裡的魔術師,他還是對此感到厭倦,他轉向用丙烯在畫布上作畫。
    1980-1989
    巴黎
    在這一時期,拉斐爾主要是在邊長為2米的正方形畫布上創作,他描繪自己童年時期的場景,基於新聞攝影的場景、半抽象的風景畫,以及戈雅與委拉斯貴支作品的變體畫。1968年,當拉斐爾在羅馬從事電影工作的時候,他曾根據戈雅與委拉斯貴支的作品創作了12幅邊長為2米正方形畫作,在巴黎後,拉斐爾再此回到這些作品,在其基礎上,製作了更多的變體畫。童年時期的場景,新聞攝影圖片,這些場景嘈雜而神秘,有時暗含著感覺上的編碼——觀眾能在畫面上找到可以辨別的,但卻出乎意料的元素,部分抽象的風景畫給人一種激烈而震撼的印象,很難辨別出其中出現的事物,但卻讓觀者產生這樣的感覺:在這片風景中,曾經發生了什麼,或者即將發生什麼。所有的這些作品,都表現出濃烈的色彩和強烈的感情,有些作品甚至隱含著些許暴力。
    1990-2001
    巴黎‧倫敦
    這一時期,拉斐爾逐漸回歸到在紐約描繪的灰色風景畫和巴黎完成的布面攝影作品,回歸到當時完成的那些形象。他以絲網印刷的手法將這些形象複製在畫布上,而且還採用了照片轉印和錯視畫技法。在其“圖繪元素”(picture-alphabet)中,拉斐爾增加了一些新的形象,並且將其與文字結合到他的作品中——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在這些畫作裡,背景中通常包括被遮蔽的圖像,在一些作品中,成為背景的一部分,用以闡述畫作本身。作品表面的褶皺使觀者想到了空中俯瞰時的群山。表面出現的帶狀和點狀的背景就像螢幕一樣。作品的內涵和視線所見的輪廓既處於相互矛盾中,又謹慎地得到了二者的平衡。
    影院之花/Cinema Flowers 1997年
    2002至今
    巴黎‧南勃艮第
    在巴黎和Chalmoux搞創作,拉斐爾‧馬大維再次返回到古代大師,開始對其最喜愛的畫家進行一個系列的“變異”。拉斐爾不斷地擴展他個人的“繪畫元素”(alphabet),而不再在畫面上書寫單詞。作品的色彩變得更加明亮,也更加豐富。
    自1971年第一次在巴黎祖尼尼畫廊舉辦個展至今,馬大維幾乎年年都有在世界多個城市的大型美術館和畫廊舉辦個展,呈現新作,特別是與紐約蒂博爾‧德‧納吉畫廊(Tibor de Nagy Gallery)、巴黎施泰德畫廊(Galerie Stadler)、倫敦金貝爾‧菲斯畫廊(Gimpel Fils Gallery)、加拿大奧東‧瓦格納畫廊(Odon Wagner Gallery)、西班牙瓊‧瓜伊塔畫廊(Galeria Joan Guaita)、以及阿聯酋迪拜XVA畫廊(XVA Gallery)等世界知名畫廊的長期合作,不僅擴大了藝術家的世界影響,其作品在國際藝術市場上也一直保持著穩步上升的良好記錄。

雕塑,繪畫,油畫,古代,抽象,攝影,風景畫,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