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敦煌藝術中心:【寧靜的真義】

2012-06-19|撰文者:陳克華


他筆下的一山一木,在氣韻靈動之外,又多了一份質樸結實的感受,令人禁不住雙 眼一亮:「啊,這就是台灣的山水畫!」

九六年秋於世貿舉行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初見識了幾位北京當紅的前衛 畫家的畫,潑辣搞怪無所不用其極,正暗和我當時寫完「欠砍頭詩」的心情。頻頻 嘆賞之餘,整個偌大的會場,竟然沒有幾張畫真正令我駐足。直到臨走前被幾株倒 在水中的稻草所吸引──我仔細凝神一看,是水墨又似膠彩,畫在似絹的布上,稻 穗粒粒皆辛苦一一描繪,遠觀則又構成一種近似「碎維」(fractle)的和諧;而此種 和諧背後似乎又隱隱透露著一股更巨大的定靜的力量。我當時便被這力量似挑引似 兜覽地給鎮懾住,在離開前又往返欣賞了好幾遍。

而這位畫者我後來向幾位台北畫壇的朋友請教,似乎名氣並不響亮,知道的人 並不多。大約我平常現代詩寫慣了,對「小眾」早已習以為常,於是當敦煌寄來其 個展資料時,我便決定前往一探廬山真面目。 「傾聽無聲」是那次個展的標題,我以為是再貼切不過。而經由那次個展展出 的作品,我似乎更確定了洪江波就是那位「抓得住我」的畫家。整體而言,他的山 水予人一種寧靜、安定、空靈的感受。而這些在傳統山水畫境裡並不罕見,只是經 由膠彩的沈著,似乎適度調和了中國傳統畫裡過度強調水墨的氣韻,而忽略了質地 的傾向,使得他筆下的一山一木,在氣韻靈動之外,又多了一份質樸結實的感受, 令人禁不住雙眼一亮:「啊,這就是台灣的山水畫!」

是的,林相齊整的亞熱帶山林,切穿岩脈入海的急淺河灘,秋日泛白的菅芒草 花,一望無際的黎明前尚浸在露水裡的未醒稻穗,洪江波似乎將他天賦秉性裡的沉 靜悠遠,藉由他筆下的畫境具體呈現,是他內心極致幽微的曲深傳達,卻也是他對 這片孕育生化他的台灣山水的赤忱熱愛!

這也就是為何我一面看畫一面要雀躍讚嘆:「是的,這就是台灣,台灣的山就 是這樣......只有台灣的山才長得這樣子......」雀躍之餘,卻又感受洪江波必並 不全然是寫實的。他似乎特別喜好天光昏冥中的山水,諸如雨前、黎明、月光皎好 的良夜,甚或霧氣氤氳裡的溶溶遠山,恰似人意識在闇閺渾沌之際,初醒的雙眼乍 見天地化育的靈山秀水之一剎的震矇發聵,那感受的具體成形,便成了洪江波山水 的基本調子,既是心有靈犀的透明,更兼具一往情深的沉穩,總不離對人間風景的 深情往視──透過洪江波澄明、專注而定靜的凝視,我們觀畫者便也彷彿從中明白 了寧靜的真義。 輕風帶著感動與 真情,自他心中吹拂而來,飄來陣陣親切濃郁的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