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社會參與藝術系列演講五】藝術家的異地創作與社群聯結高俊宏 VS.黃博志

  • 展期

    日期:2014-12-19 ~ 2014-12-19

  • 地點

    台北市安東街19-1號

  • 社會參與藝術系列演講
    社會參與藝術系列強調人的主體性與能動性,認為人類的作為一方面帶來進步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造成環境社會的浩劫,這些惡果必須由人來解決。社會參與藝術 (socially engaged art, participatory art或 social practice)以藝術為施力點,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參與、聯結、關係建立,讓議題被感知,興起一股「讓我們一起做些甚麼」的想法。此系列將透過幾種不同形式來檢視藝術與社會的關係:【學者專題演講】提供不同地域在社會參與藝術經驗與困境,包括日本、中國、法國等,【藝術家對談】讓藝術家分享其跨地域的社會參與創作經驗,以及【圓桌論壇】、【新書發表】等。

    藝術家的異地創作與社群聯結:高俊宏 VS.黃博志
    高俊宏的《兩個1984》以作品聯接起1984年台灣海山煤礦爆炸案,以及同年發生於英國中部最重要的煤礦罷工示威事件;黃博志的 《生產線—中國製造&台灣製造》則沿著三十年前成衣產業外移中國,以及近年的回返現象來看這一條跨越海峽兩邊的生產線。兩位藝術家皆以社會議題連結兩個在地。在這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如何找到全球/在地可以相接連的議題?如何遠渡重洋在異地工作?又如何與該地社群一同工作?身為外來者的優勢與困境又為何?

    高俊宏/主講
    1973年出生於台灣。個展、聯展多次。近年曾參與在香港油麻地、英國曼徹斯特、法國普羅旺等地駐村計劃,長期關注東亞諸眾、藝術機器主義、餘生、帝國、新自由主義等議題。2013年參與「我們是否工作過量」展覽。
    撰有《Bubble Love》(2001)、《家計畫》(2006)、《公路計畫》(2009)、《小說 以張正光之名》(2015)、《諸眾 東亞藝術游民與佔領論》(2015)、《陀螺 生命政治與我的創作》(2015)等書。2014年以《廢墟影像晶體計畫》獲2014台新獎入選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博士班。

    黃博志/主講
    黃博志多元化的藝術實踐中主要探討農業、經濟、民生消費與生產等議題。關注地區性歷史、社會生態演變的書寫與調查。他多重社會身份的位移成為近期創作計劃的重要關鍵——從計劃發起的執行者、勞動力的生產者到記錄的文字工作者……,藉著不同身份切身實踐下所獲得的「經驗」,尋找其中交集為文本的可能性,去重組經驗背後斷裂脫鉤的歷史、文化脈絡,並且透過製造日常消費性商品(或事件)作為與社會溝通連接的「偽裝樣式」,期待的是「藝術(商品或事件)」如何在繁複的社會關係中勾引出新的意義與定位。

    呂佩怡/策劃主持
    策展人,研究者,藝評人。倫敦大學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研究興趣為off-site art(美術館外的藝術實踐),美術館議題,以及策展研究:透過展覽研究與書寫嘗試建構理論與相關歷史,同時也通過策展實踐去檢視概念,推動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當代策展,近期將出版《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一個實驗性的書寫》。擔任2014年深圳雕塑雙年展「我們未曾參與」副策展人。曾授課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美術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以及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

社會參與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