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亞洲藝術中心

【不是影像】

  • 展期

    日期:2015-05-02 ~ 2015-06-07

  • 地點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二館(臺灣臺北市樂群二路93號)

  • 參展藝術家

    徐文愷、林科、劉國強、劉月、朱昶全

  • 「不是影像」,繼不是繪畫後的亞洲藝術中心第二個關注現今中國當代藝術變化的展覽。不是系列,恰恰不是在談當代藝術的是或不是,而是呈現一種面貌/一種觀點/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形式。現今的中國當代藝術正在快速地發生變化,不是系列體現了這種變化,記錄了正在發生的狀態。

    自1989年電腦發明以後,藝術實踐上連結了電子速度迅速擴展,所有的新材料都進入了藝術。80年代的中國藝術家,一直慣於處在虛擬空間中認識世界,慣於利用各種新科技來進入藝術,這樣的方式並不會讓我們感到生疏。而有趣的是,他們和傳統利用影像進入藝術的本質上發生了語言形式上的轉變,去個人化/去敘事化/去觀點化。本次展覽的5位藝術家 : 徐文愷(aaajiao)、林科、劉國強 、劉月、朱昶全,進行各種試驗,甚至直接展示試驗的狀態,來試圖調整我們慣於使用的認知方式,調整我們思考的邏輯習慣。

    徐文愷(aaajiao)的作品是透過電腦計算後而隨機生成藍色多面體,再現礦物岩石生成的奇特風景。”物”不是實質的物,是只存在我們以為虛擬真實的物,那這還是”物”嗎?

    林科讓電腦螢幕裡的物件透過他巧妙而幽默的圖像/聲音處理,同步成似乎和真實世界互相重疊、互相連通。但,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真的是在同一維度空間裡嗎?

    劉國強探討幾何、時間、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跳脫慣性的思維方式,發掘生活中有趣的面向。在他的作品中,物品/時間/敘事都被顛倒了,不是原來面貌的各種關係,能發酵出什麼樣的關係?

    劉月作品探討”感知”的形狀,參展作品是利用強閃光拍攝物體,畫面僅留下物體的外輪廓,物質本身的顏色和屬性被抽離了,視覺感知在這時候獲得了一種挑戰。看見的體驗是一種真實的感知嗎或只是一種抽象化的慨念?

    朱昶全透過錯置的影像與聲音,打亂我們習以為常思考方式,將原本無相關連的事物重組,弱化了直覺性的附加意義。抽離了慣性思維,製作出的故事不明結構,這還是敘事抑或只是去敘事後的片段?

    不是影像,呈現藝術家的各種試驗,或真實,或顛覆,或虛擬,或抽象。這種種的試驗,就如同影像在今天被試圖當做一種新材料的實驗,結果也許是影像,但也許不是影像?

徐文愷林科劉國強劉月朱昶全

推薦展覽

view all

國立國父紀念館

【大地關懷】劉木林水彩個展

日期:2016-01-15 ~ 2016-01-24|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