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就在藝術空間│Chi-Wen Gallery

【LV 森林】卜樺個展

  • 展期

    日期:2010-09-25 ~ 2010-10-31

  • 地點

    就在藝術空間 & Chi-Wen Gallery

  • 文|David Frazier
    翻譯|張喻涵

    當中國次文化年輕的族群開始使用盜版AdobeFlash 軟體製作動畫作品,並上傳至網站上與社群網友互相分享,卜樺的藝術也慢慢崛起,逐漸成為被大家所熟知的網路數位藝術家。當然,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故事,但在中國,網路社群卻擁有與其他地方相異的屬性,這並不只是中國強大縝密的防火牆,更包括中國網路資料庫和頻寬的規模。中國最大的兩個串流影像網站「土豆網」和「優酷網」都比全球最知名的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 還大,根據2007 年統計,光土豆網每天將近有150 萬分鐘的串流影像上傳,而YouTube 那時每天只有30 萬分鐘的串流影像上傳量,由於中國青年相較於西方網路族群擁有較少的購買能力及自由遷徙能力,這些中國網站因此成為中國境內被大眾所熟知可獨立生存的重要第三頻道,也可以說是一種在中國或是世界各地被政府或企業操縱電視及電影現象下的替代網絡。中國本地的Flash 動畫也許只是中國強大影音網站內容中的一小部份,但專門串流Flash 動畫的網站社群,例如flash8.net 及flashempire.com 依舊持續活躍於中國。卜樺早期曾把當時的作品刊登在中國入口網站Tom.com 的Flash 動畫專區,而Tom.com 的Flash 動畫專區也變得受歡迎,卜樺也因此透過網路社群找到欣賞她作品的觀眾,近幾年,由於卜樺轉型成藝術家,她也停止將作品上傳至網路上,而是主要透過展覽及影展來展示作品,卜樺持續放在她個人網站 (Buhua.com)上的,也僅止於新聞、部落格文章、短篇小說、油畫、素描及其他媒材作品,然而,在她所有作品當中,動畫及數位繪畫應屬最有特色的。

    在卜樺的數位藝術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明確的要素:第一,卜樺的動畫中總有一位穿著白衣藍裙及紅領結學校制服的小女孩人物,這是卜樺轉化出的第二個自我 -- 一個像小公主般的壞女孩住在虛擬世界裡不停的探索。第二,卜樺的動畫中總存在一個虛擬世界,這是一個被小心翼翼築構起來的幻想世界,上面充滿著一種在魔幻般大量建築與詭譎不安生物之間的競爭,這樣的虛擬世界總是不斷在對立的兩極中持續轉換:一方面來說,虛擬世界裡呈現的是一種奢華物品堆砌起來的天堂及中國華麗宮廷建築,另一方面來說,又是一種以黑天空呈現在中國工業化下反烏托邦式的情境。卜樺形容虛擬世界:「基本上,這些虛擬世界就是我自己內心世界中的不同方面,有些場景帶著一種荒涼、懷舊的超現實的氛圍,也表達了現實生活中的感覺及意識狀態。」 同於她父母親走過在毛澤東治理下的經濟艱苦時期,生於1973 年的卜樺,屬於一個在鄧小平力倡改革及開放政策下,所造就中國藝術家經歷經濟起飛及新物質享受的世代。卜樺的父親為木刻版畫藝術家,在父親的鼓勵之下,卜樺於1991 年進入北京著名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就讀,之後於1997 及1998 年,卜樺花了一年的時間赴荷蘭進修,一直到兩年前在上海策展人張晴策劃於各地展出的《果凍時代》,其中展出她的一件作品,卜樺才正式開啓藝術家的生涯,自此之後,卜樺參展過為數眾多的國際展覽,包括2008 年上海雙年展、2008 年釜山雙年展,於2009 年卜樺甚至為中國搖滾歌手左小詛咒創作音樂錄影帶,今年並受託為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進行創作。

    卜樺於2001 年開始嘗試製作Flash 動畫,而當時Flash 動畫的軟體開發才僅5 年的時間。Flash 是美國軟體公司Macromedia 研發出用以使用小檔案在網路上串流動畫或影像,也是這樣的Flash 科技最後讓YouTube 等網站成功,Macromedia 的電腦繪圖工具支援粗體的輪廓線條及扁平的色塊,如同卜樺父親所創作的木刻版畫同樣也是一種圖形媒材,卜樺結合了這兩種影響,開始創作她自己的網路卡通。
    卜樺第一個受歡迎的作品是2003 年的《貓》,這個作品除了在網路上走紅,也同時將她的作品推向國際影展,《貓》故事與希臘神話裡奧菲斯(Orpheus)及尤麗狄斯(Eurydice)的愛情故事相仿,只是故事裡的幼貓最後到了冥府救回了牠被殺害的母親。在希臘神話裡,奧菲斯在冥府受命於抵達地面前皆不能回頭看他的妻子尤麗狄斯,但在快到地面前一個等不及的回頭,卻讓尤麗狄斯墜入地獄並永世不得超生,不同於希臘神話,《貓》卻提供了一個歡樂的結局,讓故事中的幼貓獲得了一個順利且愉快的相聚。卜樺其他的兩個作品:2004 年的《生之愛》及2005 年的《病之城》,也同樣運用短篇動畫訴說史詩般的旅程,最後均力克艱困獲得快樂的結局。

    類似這樣結局必受保佑的經歷及信奉世間終有快樂的信仰,穿梭於卜樺的藝術之中,而在不同的方面,這樣的信仰也緊扣著卜樺選擇使用網路的科技,卜樺樂觀地認為當下是一個追求個人自由的機會。在去年為準備台北藝術博覽會特別放映節目中展出她的作品,我以email 和她進行的一個訪談中,她表示:「對於一個新的世代,網路徹底地改變了我們生存位置的本質。」她繼續談到:「我對於生命中在意的是自由,做“藝術"是最快讓我接觸自由的途徑,而Flash 是我發現做藝術最好的方法之一,畢竟最終所有的事都是內心想表達的感覺。但獨立並不等於自由,有許多人雖然很獨立,但卻只有少數的人真正感到自由,所以究竟什麼代表一個人自由?我的答案很簡單:『無所畏即是自由』。而只有在自由的陪伴下,才有真正的快樂。」

    卜樺作品中穿著學校制服的小女孩第一次出現在2005 年的動畫作品《一》,在展覽介紹中,卜樺曾經形容動畫中的小女孩是她「半想像半化身」的角色,不同於卜樺早期的作品系列,這個小女孩只觀看所有發生的經歷,卻從不被賦予敘述故事的角色,小女孩就像個探索家,居住在她自己的虛擬世界裡刺探所有的隱密,我們看到的虛擬世界則是一個被電腦外的黑暗真實境遇(或是我們稱之真實世界)滲透而黯然失色的童話樂園。在2007 年的作品《青春有害健康》,小女孩穿梭漫步於一大群用以表示工業城市的超現實半腿踏步之中,在2008 年《野蠻眾生》中,小女孩目睹摩天大樓像蘑菇般快速成長、小鳥與戰鬥機之間的軍備競賽,在2009 年《慌慌》中,小女孩觀看著非天然的黑色空間逐漸覆蓋住綠地,儘管卜樺作品中的圖像都是陰暗的,但也是一種嬉鬧的灰暗並同時帶有一種強烈的超現實,就像作品裡似男性生殖器的怪獸如同鴕鳥般地站立著;肯德基爺爺看著中國雜耍團躺在老虎背上表演腳力雜耍; 綠葉怪獸聽著電子音樂跳舞並冒出花朵來。

    法國哲學家尚·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曾經提出論證:當我們對於真實的信念越深,我們距離真實也越遠。用一個簡單的比喻,或許說實境電視節目與其幫助我們了解事實,還不如說是混淆我們對事實的了解。反觀來說,卜樺的作品不掛於真實,她選擇從虛擬來安全地了解真實,在強大的世界裡,這類善用象徵符號表達真實的情況發生在個人層面上,反成一種戰存策略,而這也是卜樺發現自由及衡量快樂的方式。卜樺形容她2007 年的動畫作品《未來慌》:「小女孩擁有一個華麗小島的『 家 』…島上甚至有自己的太陽,在她的島嶼下方游泳完後,她可以用屬於自己的陽光來讓自己變乾及變溫暖。」

    「這是一種對完全獨立的隱喻。」她繼續說明:「小女孩可以享受獨處這個永恆的生命主題。」

尚未建立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