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覓空間

【寫生 ONGOING】王曉華、陳慧姿聯展

  • 展期

    日期:2010-11-06 ~ 2010-11-26

  •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F(捷運古亭站、國語日報大樓對面)

  • 【策展說明】
    從不刻意突顯自身的尋常事物,透過持續的注視或行為,等待被觀看,成為一種可見。事物就在我們眼前那裡,就在此時此地。
    陳慧姿「風景寫生」透過玻璃牆面上的白色粉末,開放觀者進行圖文內容、紀錄、心情抒發或生活瑣事的交換。當每個人釋放出自己的風景,將與他人的風景重疊,而逐漸形成另一種視野。最終留存下來的,或許不是現場牆面的風景,而是過程記憶。
    過程同時存在於我們顯少投以關注的事物上,王曉華「0」、「Still」以一種顯少有過的觀看角度再一次的注視著生活裡的尋常事物-迎面而來的石頭或是自有其生命週期循環的植物-人的位置於是匿名與退讓。微觀日常雙眼非慣常所及之處,一種就在我們眼前緩慢卻持續發生的遍在。我們見證並記憶著屬於這遍在,憶寫與我們共存的此時此刻。
    透過參與過程與結果,「寫生」突顯日常生活中真實平凡的可見,每一個開始、發展至結束。展覽中所帶入的「改變」過程,同時也將透過開幕當天「150公分上的成長」親子活動,帶領觀者及現場的父母親子觀察作品一個小時前和一個小時後是否不一樣了?有了什麼改變呢?正如同父母眼中孩子的成長轉變,而孩子認知中的父母也是如此,藉由展覽作品進而觀察時刻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過程及常態。

    一、作品名稱:風景寫生│媒材:人造雪、壓克力牆面│作者:陳慧姿
    繪畫作品進行中可視的過程狀態呈現於展覽期間為創作者長期實驗的方向,作品內容會因不同的空間所產生的自然條件或人為因素產生獨一無二的過程和結果。 作品有自己的生命週期,每一個開始、發展至結束都與周遭的環境共生共存 。
    覓空間為文化交流的場所,來此的人學習、分享彼此的所見所聞所知,各地不同的關注不同的感受集結成一種風景。作品「風景寫生」將提供一個人人可交換創作心得的介面,透過壓克力牆呈現創作者以媒材(粉末)和參與者交換的圖文內容,或許是學習的紀錄、心情的抒發或生活瑣事。
    當每個人釋放出自己的風景與他人重疊逐漸形成另一種視野。參與者的互動愈多畫面留下來的越少,最終這些有形的內容將逐漸消失留下那些無形的記憶。我來覓空間寫生,觀眾來寫生展覽寫生。

    二、作品名稱:still │媒材:居家物件、純白親水性棉纖維、小麥草│年份:2010│作者:王曉華
    透過將居家物件擺放於空間之中,純白裹覆著棉布的床鋪或是桌面上半開的書,隨著時間和自然因素,諸如陽光、雨水、風乾,逐漸在過程中變化,這些居家物件在日曬下漸黃、雨後腐霉、風乾後皺縮、、、。棉布間隙中埋放小麥草籽,在變化過程中植物紀錄並見證這些就在我們眼前,緩慢卻持續發生在時間感與生命循環裡的遍在。Still一字亦暗指著「依然」、同時也可做「靜態」,陽光、雨水、風乾、、、這些都是旁在不假覺察的平凡事物。然而其不凡或許正是在於他們的真實平凡至極。在展覽間特別透過覓空間午後陽光西曬特性,將尋常生活裡的風吹日曬雨淋,在展覽期間某種程度上反而成為一種奇觀,我們注視著這經過時間而在空間中所突顯的常態。旁在不假覺察,卻是時刻都在發生的平凡事物成為一種真實平凡的可見。

    三、作品名稱:0 │媒材:影像_7 mins │年份:2010 │作者:王曉華
    透過拍攝石頭朝向前方丟擲行進間的動態記錄攝影,或快或慢地以投影影像及螢幕分格呈現,飛快朝著觀者而來或緩慢徐行經過的石頭在空間裡接續發生,同時石頭丟擲撞擊時的聲響亦斷續迴盪於空間中。改變了過往認知石頭靜默不顯經驗,石頭迎面而來的撞擊擠壓,以及石頭丟擲撞力道與聲響,我們剎時遁入了地底,就像是與石頭交換了某一種相對性的身份及比例,我們平躺於地。而石頭佇立於我們之前,我們抬頭仰望著。這些石頭並非奇石名石,濃縮了土地深遠的記憶並且對一切的變遷不迎不拒,了然於心。以一種旁在性(thereness的齊在,就在我們眼前的那裡,就在此時此地。遍在。

尚未建立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