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采泥藝術

【啟蒙之光】台灣媒體藝術展

  • 展期

    日期:2013-06-08 ~ 2013-07-28

  • 地點

    采泥藝術(台北市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1樓)

  • 參展藝術家

    黃心健、廖祈羽蔡士弘、王仲堃

  • 你知道嗎?世界上最複雜的機械錶之一是在一百年前左右製造的。從現在科技發展的觀點來看,當時從設計這支錶到製作了九百多個細部零件很驚人地就要花上五年的時間,這麼說來,這稀有的錶在蘇富比拍賣會的成交價高達一千一百萬美金就不太讓人意外了。故事要追溯到一九二零年代末期,兩位美國最富有的菁英─汽車製造商詹姆士‧派克和銀行家亨利‧格雷福斯互相打賭,看誰能做出世界上做複雜的手錶。格拉夫斯委託瑞士精品手錶製造商百達翡麗設計一隻比對手派克的設計還貴五倍的錶。最後這支18K金的錶竟具備了24種鐘錶功能,是當時功能最多的手錶,包括顯示月齡和月相的萬年曆及雙層玻璃錶面,這個精緻的作品再再顯示了大鑑賞家的挑剔品味;這支錶的魅力並不全然在於它的多功能性,而是工匠的精妙手藝。事實上,這就可以算是一件藝術創作。

    我們很難不把黃心健的雕塑作品和百達翡麗的精緻工藝聯想在一起。藝術家將齒輪造型的金屬薄片層層相疊,彷彿形塑出立體的地勢等高圖,黃心健將人類的感覺器官和植物轉化為他的藝術創作,並藉以闡釋了生物體的神祕機制。仔細疊起這些金屬薄片,再將它們置於璐彩特的材質中,同時封存及揭示了物件的內部結構。因為受過機械工程的訓練,黃心健將設計敏感度應用在他的創作上。他相信媒體藝術家需要對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和科技的長足發展滿懷感激,不要把無數人成就出的現代生活便利性視為理所當然。

    另一個探究生物和科技間複雜關係的藝術家,是蔡宏賢和他的團隊Dimension+。他利用數學建模軟體將有機體的形態抽象化,並將它們再繪製成幾何圖形,這也就成為蔡宏賢藝術創作的基本元素。每當選定設計主題,藝術家透過機械和手工技術切割、疊製不同的組件,再將它們組合成一體。在設計思維中,仿真自然界形態和結構的手法稱為仿生學[1]。蔡宏賢的許多創作靈感皆來自觀察化石的骨骼結構或是樹葉上複雜的莖脈網絡。藝術家表示他喜歡花時間在電腦前和參觀自然史博物館展覽的程度不相上下。而他的作品恰恰鬆綁了有機體和人造物之間的共生結構。在作品〈脊系列〉中,這種由骨骼和葉片組成的混血物種,有的靜止不動,有的則在驅動後會沿著中央脊柱移動,展現了這個形如脊椎結構的機械功能性。

    王仲堃也以幾近低限主義的美學觀念做出結合了聲響、雕塑和動力學的精巧聲音裝置。這些裝置能夠自行運作,也可以藉由觀眾靠近來觸發裝置的動作,讓裝置得以發出聲響、開閉電源、旋轉和閃爍。這些裝置看起來像是自行運作的微型器官,也會發出如同玻璃排笛的樂音[2],每樣物件都有不同的韻律和節奏。所有的動作皆由電腦程式控制,透過高壓空氣吹入不同長度的壓克力管,演奏出不同的樂曲。

    曾偉豪則在他的場域限定聲音裝置中,結合了繪畫、聲響和互動性。他利用石墨與矽膠黏著劑或相似物質結合,可使電流通過的導電特性,以導電油墨在畫廊牆面上畫出樹的造型,觀眾必須畫上連結不同樹幹的樹枝,才能呈現出這個作品的完整面貌。當樹幹之間透過畫筆產生連結時,這個作品就會發出聲響。觀者以鉛筆的線條為連接的電線,畫出圖案後方電化電池正負兩極之間的傳導通路。當愈多人同時在樹幹間畫出導電通路,這個裝置就會發出愈大的聲響。藉由結合觀眾參與、圖像和聲響,這個饒富趣味的裝置也生動地闡明一個有趣的物理現象。

    在不同的脈絡中,蔡歐寶並不擁抱尋常的科技應用,他反而對當下環境幽默地調侃一番。藝術家想像出一個從製造身體、裝罐到運送至消費端的生產線,對現代「生物科技理性主義」下了直接的批判。精密的機器手臂的確可以協助車禍傷者或傷兵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或像可以矯正先天性生理缺陷的電子耳[3],但這樣的發明能讓我們的身體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更多的變化性。在蔡歐寶的影像撥放器播送的動畫中有一個置於模型零件框中的玩具機器公仔,公仔的腹部則鑲有LED螢幕,撥放著讓人無感至麻木的科技作業程序的荒謬。

    陳依純則帶有超現實主義無意識技法的意味,在作品中佈署了現代社會中具有強烈對比的事物。在她幻影似的動畫中,這些住在水泥世界的混種生物呈現了現代化所致的環境敗壞和精神腐朽的戲劇性場景。在台灣,快速的發展不僅僅等同於失去原有的居住地,更示現了在地傳統的消亡;菜市場、社區花園、手工藝技術和在地的文化多樣性都逐漸消失。這個作品組合了隨機擷取自新聞頻道或廣告招牌中毫不關聯的影像,傳達了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杜珮詩的錄像作品乍見是充滿童趣的美好天堂,閃耀的太陽、植滿花朵的花園,人們也都快活地漫步。但仔細一看,竟都是邪惡不祥的影像。我們發現她創作出的無聲角色最後的生命都終結在神秘事件或是政治秘密中。凱倫‧絲克伍神秘死亡於一場核災意外;波孟是柬埔寨紅色高棉時期的倖存者;猶太小女孩安‧法蘭克則不幸被納粹殺害。這些動畫圖樣都是從雜誌、線上圖片和童書上剪下,再拼合成定格動畫。域外藝術的美學觀則貼合杜珮詩作品的主題─ 因無法言說的傷痕被忘逐於主流歷史脈絡外的人事物。

    為了找尋表現當代文化經驗更適切的表達語彙,台灣年輕藝術家有時候也會選用獨特的亞洲韻味塑形西方美術傳統。廖祈羽的人物錄像充滿傳統北歐繪畫因襲傳統乃至矯揉造作的懷舊氣息,她在作品中扮演不同的在廚房工作檯前做家事的年輕女人。佛蘭德斯大畫家在畫面中仔細安排異國水果、珍寶和綻放的花朵,進而讓觀者也嘗到生活中的苦中帶樂;同樣地,廖祈羽將她的作品為傳統「肖像」和「靜物」做了當代新解。戲劇性的姿勢和場景則暗示生活中極致的歡愉和狂放焦躁、食物與性之間無所遁逃的關聯。畫面中其他小細節也被製成動畫來加強主題的戲劇性和更引人入勝的效果,觀者便跟著攝影鏡頭,在桌前一一檢視這個敘事場景。

    台灣的流行文化無可避免地受美國和日本很大影響,再用本土品味加以改良。像蔡士弘這樣的藝術家就是從時下流行的電腦遊戲、動漫中汲取創作靈感。他的仿製電腦繪圖的手繪作品猶如線上策略遊戲像是〈星海爭霸〉和〈雷神之錘〉的數位質感。畫布對他來說就像遊戲中的領地,眾士兵們皆處在備戰狀態,火箭和流星如雨般下在超乎現實的地景上,統馭者則在遠方觀視全場。「數位時代是陌生人的黃金時代」,蔡士弘這麼說,「每個人都是主角,卻無法對他人有持久的影響力。如同我們所有人皆投身於一個沒有出口的大眾電玩遊戲,只能朝另一個關卡前進。」

    或許我們並不是陌生人,而像是曾鈺涓作品中有機體和無機體的嵌合體[4]。在她的互動裝置中,真實記憶和數位記憶在虛擬和真實空間中互相滲透融合,而後繼續演化。參與者可在展間中取得嵌合體物件,並像帶著個人電子裝置般在展場中漫遊。展間的功能是這些嵌合體的家,只要這些嵌合體被帶離展間,將它們喚回的訊號就會發出。遺承來自人類的基因,這個作品也意味人類已經無法不隨身攜帶這些悄悄掠奪我們生活安寧的數位工具;而我們也成為這些嵌合生物的超現實模仿對象。

    本展策劃的動機在於呈現一種融合數位思維的新美術傳統,也希望能重新喚起大眾對設計美學的關注。在這個考量下,參展作品皆是跨越不同領域、結合當代媒體藝術軟硬體的台灣新興前衛創作模範。參展藝術家也因他們純熟的創作和潛力,在當代藝術領域得到相當程度的肯定。也因為他們的實驗精神和傑出表現,讓台灣得以擠身國際當代藝術舞台。《啟蒙之光》則讓觀者淺嚐這座美麗島嶼上的旺盛藝術發展。

采泥藝術黃心健廖祈羽蔡士弘王仲堃

推薦展覽

view all

一票人票畫空間& 畫庫

【 公主神|God of Princess 】蔡士弘個展

日期:2023-06-13 ~ 2023-07-01|台灣,台北市

一票人票畫空間&畫庫

【公主神|God of Princess 】蔡士弘個展

日期:2023-06-13 ~ 2023-07-01|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