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高雄市立美術館

【邊界敘譜II】都蘭印象

  • 展期

    日期:2016-04-23 ~ 2016-07-31

  • 地點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 參展藝術家

    撒古流、撒伐、楚古‧斯羔烙、魯碧.司瓦那、安聖惠、林志明、陳正瑞、希巨蘇飛、達鳳.旮赫地、哈拿.葛琉、見維.巴里、逗小花、饒愛琴、葉凱兒、王郁雯

  • 「邊界敘譜II—都蘭印象」接續著敘說身為排灣族藝術家的撒古流,流浪至以阿美族群為主的都蘭部落,在新東糖廠落腳創作,並速寫一系列「都蘭印象」的手稿,這些手稿紀錄了撒古流當時客居他族的生活印象。新東糖廠閒置多年後,陸續有許多外地來的藝術家於此駐地創作,並與當地的藝術家互動頻繁,這些藝術家們刻意與台灣主流藝術潮流劃清界線,守著一份對藝術的純真愛戀。

    都蘭,東海岸最瑰麗的海灣,多樣的文化與族群於此雜揉匯聚。近二十年來,在原住民文化與當代藝術思潮之間,成為一片滋養各色生命型態的人文潮間帶,一片充滿繁多(multitude)特質的文化風景。

    千年以前,阿美族人墾地拓荒,將挖掘出來的石頭堆砌成壘壘石堆,阿美族語「A’tolan」,是為都蘭之名。作為東海岸南端最大的阿美族部落,今日的都蘭是最具規模的聚落,內在聯繫緊密,年齡階層組織完備。然而,都蘭之所以獨特,不僅在於其深厚的傳統底蘊;當代都蘭,已是一個高度複合了傳統生活與當代文化的特異所在。

    1990年代,臺灣社會正值產業轉型,產糖量曾高居全臺第一的都蘭「新東糖廠」停產,成為一片閒置荒廢的廠房園區。1999-2001年間,少數的藝術工作者,因眷戀東海岸山水而移居至此,其中有人開設了「糖廠咖啡屋」,在開放的經營風格與流動自由的氛圍中,一群包含了東海岸原住民與新文化移民的創作者,開始在此聚集。在這個因位處邊陲而較少文化干預的場域中,逐漸匯聚成一股能量,而當中部分的創作者以「意識部落」為群體命名,揭開都蘭近一、二十年來藝文發展的序幕。

    在都蘭曾經或長期駐守的藝文工作者,不限於固定的族群、沒有特定的藝術主張、無共通的藝術風格,有各自的美學信仰,但卻緣於一種對於生活方式或生存姿態的自我抉擇,而在此發生了生命的交集。這些藝文工作者強調自發、流動與創作主體的實驗精神,先驅般的獨立實踐姿態,伴隨著在東海岸台十一線上陸續駐紮的藝術家工作室,讓都蘭在傳統文化脈絡之外,逐漸形塑出另一種充滿當代藝術性格的場所精神。

    相對於撒古流在「邊界敘譜:光的記憶」中刻畫的時代痕跡,藝術家背負著收納集體記憶的文化擔子,都蘭的藝術家們,更多時候,乃是以個人私我的生命經驗為出發點,強調出一種近乎游牧的漂流性格。然而在強調創作者主體性的前提下,由於「原住民藝術家」與「文化新移民」普遍共有的「離鄉/返鄉」經驗,卻反倒孕育出一種不完全歸屬於原生部落的「地方認同」,這些藝術家們與在地部落共同維繫著都蘭與東海岸的生活主權,在創作與生活中,自然流露種種社會關懷命題以及生存於此的政治意識。他們刻意與台灣主流藝術潮流劃清界線,守著一份對藝術的純真愛戀。

    「邊界敘譜:光的記憶-撒古流個展」,呈現藝術家對原生部落過往歷史經驗的留戀與回看,「邊界敘譜II—都蘭印象」則是以撒古流的素描作品《都蘭印象》為引言,以其曾參與過的「糖廠咖啡屋時代」為路徑,照看都蘭深處。在這片僅屬於此時此地而不可能複製的藝術生態圈中,含納了種種變異、暴烈、直覺、幻夢等繁多異樣的生命質素。超越族群身分的有機混合,構成其獨特的人文肌膚,讓都蘭成為一個既邊陲又核心、在傳統與當代的潮汐間持續豐饒的聚落

高雄市立美術館邊界敘譜都蘭印象

推薦展覽

view all

高雄市立美術館

【青春印記】收藏家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

日期:2024-04-27 ~ 2024-08-18|台灣,高雄市

coming soon

高雄市立美術館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日期:2024-03-30 ~ 2024-07-28|台灣,高雄市

93 days left

高雄市立美術館

【我們是個體也是集合體】李怡志創作展

日期:2024-03-02 ~ 2024-04-21|台灣,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