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TCAC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 展期

    日期:2016-07-16 ~ 2016-07-31

  • 地點

    TCAC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台北市保安街 49 巷 11 號(捷運大橋頭站)

  • 參展藝術家

    赤嶺智也、余曉冰、都姆恩、秦政德、黃韶瑩、詹奉宗、歐靜雲

  •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緣起於思考是否能透過策展實踐,讓藝術工作者進駐國家公園揭示另種人與自然關係,透過藝術家與太魯閣族大同大禮部落居民交流,在國家公園內部落住民與當代藝術社群相逢與交叉實踐的過程,迴返、思考前述另種人與自然關係的提問。大同大禮部落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山上,因至今尚未供給電力所以被稱為黑暗部落。策展人陳政道在2011年陪同荒野保護協會首次走訪此地時,對山上的生態環境及高齡86歲頭目達道的嘹亮歌聲留下深刻的印象,並於2015年6月執行計劃《樹之旅》,回到台北後意外地收到來自黑暗部落的天然藝術品贈禮—花蓮原產玫瑰石一對。自此《樹之旅》變成《石與樹》,也開始對原住民美學及其展覽慾望的思考。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的參展藝術家們以各種視角切入並與部落居民建立關係,余曉冰提問什麼才是正確的「自然培植(cultivation of nature)」之道,在〈庭院保育〉中與部落藤藝家都姆恩.馬邵合作,於TCAC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及藤藝家山上竹屋周圍建置庭院 ; 歐靜雲的〈染料與耶穌〉依據大同部落彩虹屋屋主分享的山上黑色故事製作一系列關於聖經的插畫,揭示部落的尊嚴、歷史與罪惡如何與非部落文化共生;黃韶瑩在〈此山非彼山〉以影像重現立霧山、形塑其與現實中的斷裂,透過蒐集自頭目與阿香阿姨的立霧山記憶重新建構你我記憶中的山;〈文明的腳步〉是詹奉宗進出部落多次耳聞部落獵人事蹟後,提出一個可以讓人在自然環境中不期而遇及慢下腳步來體驗的創作;秦政德以兩座石碑探討掌權者的歷史詮釋權,同時表達對於太魯閣戰爭中犧牲的太魯族人之永念 ; 赤嶺智透過繪畫回應希臘單字「生命(Bio-)」,顏料及畫面提供的敘事不僅是自然的景色而是一種超越實指的超自然力量,亦即另種自然存在的樣貌。

    藝術如何揭示另種人與自然關係?借法國哲學家費利克斯・瓜塔里(Félix Guattari)在《三個生態學》(The Three Ecologies,1990)中暗示的共生(living together)概念,結合兩個質性殊異的展覽空間—立霧山大同大禮部落及TCAC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端看藝術在此差異中演繹出不一樣的感性-另種人與自然關係,並串連兩地不同生活作息,以共生概念將部落時間植入TCAC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在展期間於早上四點開放參觀,前六小時提供免費部落調飲,同時舉行四場藤藝工坊(7/23,7/24,7/30,7/31)及迎接此計畫於太魯閣展覽開幕的同禮部落之旅(7/30-31),名額有限歡迎前往臉書活動網頁瞭解詳情及報名。

    展期:2016 年 07 月 16 日至 31 日,週三到週日上午四時至下午七時(TCAC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2016 年 07 月31日至 9 月 30 日(大同大禮部落)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開幕:2016 年 07 月 16 日,TCAC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上午四時
    大同大禮部落開幕:2016 年 07 月 31 日,大同大禮部落達道的家,上午四時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TCAC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大同大禮部落

推薦展覽

view all

立方計劃空間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IV Part 3】山上的家務事

日期:2023-10-21 ~ 2023-12-10|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