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秋刀魚藝術中心

【不在場的氣息 當代藝術主題展|2016大內藝術節 日出的悸動】

  • 展期

    日期:2016-11-05 ~ 2016-12-04

  • 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基湖路137號1樓

  • 參展藝術家

    吳尚霖、李明學、張雅萍、林正偉、許家蓁

  • 不在場的氣息 當代藝術主題展|2016大內藝術節 日出的悸動
    文/ 策展人 羅禾淋

    展期:2016.11.05 Sat.~ 2016.12.04 Sun. 13:00-19:00 週一公休
    展覽地點:秋刀魚藝術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基湖路137號1樓

    「光」作為當代資訊媒體的傳輸方式,是21世紀記載真實與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大眾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活片斷。當光記載著人們一切的訊息,光將如何書寫當下「藝術」的真實?資訊時代下的藝術之主體,被海量光速的訊息沖刷著,並洗去靈光的神聖性,此時藝術已經不是藝術,藝術將再生式的重新面對大眾的視野,這種重新開始的方式,就如同藝術失去靈光後,從黑暗再度升起的過程,其過程類比「日出」般,將大地樣貌重新付予新的顏色,這種不安定與模糊的輪廓,以日出的光線緩緩而出,仿佛宣告真實的重組,也給予人們感知的破壞,使感知在當下已經無法定義好壞,如同「悸動」這個感知的狀態,可能是「驚訝」,也可能是「讚嘆」,因此大內藝術節年度主題《日出的悸動》,試圖重新思考藝術與大眾之間的關係。

    《日出的悸動》以華特班雅明之著作《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所提及藝術獨一無二性的逝去為基礎,以「靈光消逝之後是否將有另一種光亮重新開始?」為疑問,依據「靈光之後的光」做為新生的日出,實踐藝術與大眾之間的可能性,在藝術節中也以光的特性,引用羅蘭巴特於《明室‧ 攝影札記》提到解讀光載的兩種方式「知面」與「刺點」,試圖重組大眾對於藝術的「知面」,以達到其擁有深刻的「刺點」,藝術節將以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來重組大眾對於知面的轉變,並且拉近大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視覺」透過不同的年齡層,以影展的方式策劃「影像的再造─錄像動畫影展」。「聽覺」以聲音影片作品為主題,串聯11家畫廊策劃「聲影碎形─音像藝術展」。「嗅覺」試圖以嗅覺延伸出「對於生活中的敏銳度」,結合主展場,策劃主題展「不在場的氣息」,以生活環境為主題,探討當下人們面對生活環境的挑戰。「味覺」則是透過藝術家走進店家對話的方式,策劃「藝術食糧計劃」。「觸覺」以科技產業結合購物中心,以行動美術館的方式,策劃「科技漫步─互動藝術特展」,透過互動藝術,讓大眾直接觸摸藝術,與藝術創作互動。

    藝術節希望透過五感的再詮釋,試圖讓一般大眾可以更瞭解藝術在當下的不同面貌,增加其知面,並試著創造更多的刺點,找尋靈光之後,藝術所發出的那一道光亮。



    2016大內藝術節 2016.11.05 (Sat.)~2016.12.04 (Sun.)
    策展人:羅禾淋
    協同策展人:黃義雄


    參展藝術家:
    陸先銘、鈴木貴彥、賴純純、吳芊頤、林文藻、黃敏俊、許家蓁、張雅萍、林正偉、李明學、陳敬元、林葆靈、陶亞倫、林經堯、曾鈺涓、葉廷皓、葉謹睿、金啟平、吳冠穎、王新仁、黃怡靜、馬匡霈、林青萱、張徐展、林巧芳、陳依純、許哲瑜、張立人、吳其育、陳嘉壬、廖烜榛、黃奕捷、李佳泓、王又平、林泰州、吳尚霖、葉怡利、黃博志、程仁珮

    指導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台北大內藝術區、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參展單位:尊彩藝術中心、亞洲藝術中心、秋刀魚藝術中心、耿畫廊、學學文創志業、青雲畫廊、双方藝廊、索卡藝術、采泥藝術、菲利浦貝慕畫廊、台灣工銀教育基金會、台北發生、田奈藝術、美麗新廣場、內湖公民會館

    協辦單位:藝數網、財團法人台灣文創平台發展基金會、今藝術、藝術家、美麗華百樂園、美麗新廣場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e-go台灣租車旅遊集團
    媒體合作:藝術地圖、art plus、a.m. post、非池中、藝術新聞

    特別感謝:大懿是吉、旋轉木馬、覺旅實驗廚房、學農FOOD、台北發生、沐蘭、水舞饌、LAVAZZA 老咖啡館、榮耀法國餐廳、新萬仁製藥、慶豐國際有限公司


    媒體聯絡窗口:學學文創志業 石善瑩 T:02.8751.6898分機137 M:0912.561.531

秋刀魚藝術中心吳尚霖、張雅萍李明學林正偉許家蓁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