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安卓藝術

【宛若庭前蕉】于一蘭個展

  • 展期

    日期:2016-12-03 ~ 2017-01-07

  • 地點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80號7樓

  • 參展藝術家

    于一蘭、Yee I Lann

  •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16年12月3日至2017年1月7日舉辦「宛若庭前蕉:于一蘭個展」。作為迎接新年的跨年大展,這也是于一蘭(Yee I-Lann)繼2011年在安卓藝術舉辦個展「流動的世界」後,暌違五年再次於台灣推出個展。藝術家將於2016年12月3日星期六下午2:30進行座談;展覽開幕酒會將於當天下午4:30時展開。

    「宛若庭前蕉」的展名源自舊時Marhum Panambahan蘇丹呼籲人們不要在家門前栽種香蕉樹以免因為彰顯財富而引來殖民者的掠奪;展名同時引用人類學者Michael R. Dove的著作(Dove, M. The Banana Tree at the Gate: The History of Marginal Peoples and Global Markets in Borneo.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延續著藝術家過往對東南亞集體文化與記憶、個體狀態、以及社會權力結構的關注,于一蘭援引了流傳於東南亞民間的波蒂阿那(Pontianak)傳說以及香蕉樹的象徵意義,探討個體、特別是女性於社會架構中的形象與認知的不同可能,藝術家獨特的攝影拼貼以及錄像作品,既凝視著集體的文化意識,也透過轉譯而賦予古老象徵新的當代內涵,觸發了更多思考。而女性於社會中的形象與隱藏於背後的意識,不僅關乎女性,亦投射了男性對於他者、自我、土地與自身存在的認知。

    波蒂阿那,馬來西亞傳說中因為難產而死的女鬼,相似的故事以不同面貌與名稱流傳於東南亞各地,如印尼、泰國、柬埔寨、及菲律賓,這些鬼魂都擁有共同的過往:她因難產、被強暴、又或是被男性背叛而亡,死後化為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冤魂,依附於野生香蕉樹上,威脅人民的生活,在菲律賓的傳說中,甚至會吃小孩。在台灣,林投姐的傳說亦可與之呼應。這些故事的絃外之音隱含著道學目的,一方面激發男性內心的深沈恐懼,另一方面則有助於規範女性行為以及她們所應提供的服務。而在今日的東南亞,波蒂阿那也因電影裡的經典驚悚形象而更加廣為人知。

    此次展出的系列作品裡,于一蘭探討著性別力量與政治結構,如《宛若庭前蕉》系列,長髮遮住面容、身著當代衣飾的女子或坐或站或臥,演繹她們心目中的波蒂阿那,試圖翻轉人們對於波蒂阿那的認知;《會議》系列則呈現一整列來自沙巴不同族裔的男人與女人們的腿,站立於一長桌上,映現社會與權力體制的複雜結構;錄像作品《想像波蒂阿那:陰天裡我擁有陽光》,影片中長髮遮面的女子們訴說孩子、性別的種種,並誦讀詩歌。於是,傳說中那邪惡急欲復仇的女鬼,在藝術家的眼中實則展現了對體制的頑抗與倡導女性主體的自覺。另一方面,《擺桌》彷照十八世紀風行於歐洲的白底藍花瓷盤,印上藝術家拍攝自馬來西亞和印尼街頭的眾生影像,探討殖民歷史遺留至今的影響。

    于一蘭197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沙巴,目前居住在吉隆坡。1993年自南澳大利亞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畢業後,長期透過她具有繪畫性的影像風格及錄像語彙,探討社會歷史、單一個體文化、權力結構、以及「記憶」在記錄與理解東南亞地區複雜且多元的文化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審視時至今日持續在發生的社會重組與權力配置。從而奠定其作為東南亞重要當代藝術家的地位。曾經參與重要的國際展覽包括:1999及2015年於布里斯班舉行的第三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06年的第一屆新加坡雙年展,2007年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Thermocline of Art: New Asian Waves」、2009年福岡亞洲三年展、2013年阿姆斯特丹范隆博物館Suspended Histories,、2013年英國桑德蘭北方當代藝術畫廊、2014-15年伊斯坦堡ARTER藝術空間The Roving Eye、2016年橫濱美術館「Body/Play/Politics」。2011年,位於亞德雷德的南澳大利亞當代藝術中心為于一蘭舉辦了個展「Fluid World」,展出藝術家至2011年的重要作品。于一蘭曾擔任2013年新加坡雙年展的共同策展人。

安卓藝術于一蘭Yee I Lann攝影女性主義

推薦展覽

view all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日期:2024-05-16 ~ 2024-09-22|台灣,台北市

coming soon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日期:2024-04-23 ~ 2024-08-18|台灣,台北市

115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