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采泥藝術

【KIAF 2017 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 】

  • 展期

    日期:2017-09-21 ~ 2017-09-24

  • 地點

    COEX Hall A&B, SEOUL

  • 參展藝術家

    霍剛李光裕

  • KIAF 2017 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位:A66

    展出藝術家:霍剛 Ho Kan、李光裕 LEE Kuang-Yu

    展覽時間:09.21 — 09.24

    VIP預展:09.20 17:00-20:00

    開放時間:09.21 — 09.23 11:00-19:30
    (09.24 11:00-17:00)

    展覽地點:COEX Hall A&B, SEOUL


    藝術論壇 Forum:09.22 14:00
    題目 Topic:亞洲的戰後抽象藝術 Post-War Abstract Art in Asia
    與談人 Artists:霍剛 HO Kan x 松谷武判 Takesada MATSUTANI x 朴栖甫 PARK Seo Bo

    【采泥藝術在韓國KIAF首日,大放異采 高度受藏家青睞】

    今年的KIAF 展覽,采泥藝術特別帶了霍剛老師兩件超過100號以上的大型作品,分別在入門牆面與主牆,格外顯眼與吸引眾人的目光。

    首日蒞臨的貴賓對於霍剛用色鮮豔營造富有童趣、清新的作品風格大為驚艷,整個展場呈現令人愉悅、賞心悅目的觀賞氣氛。霍剛老師並親臨現場,對於展場呈現風格表示滿意,認為整體性完整且清晰,甚至以幽默的姿勢與作品合照,為作品的呈現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

    9/22登場的「亞洲的戰後抽象藝術」,除了韓國單色派代表朴栖甫、日本具體派代表松谷武判外,台灣東方畫會代表則由霍剛擔任。霍剛老師今年被大會高度禮遇,3位大師將共同對於戰後50、60年代亞洲現代藝術發展進行分享與對話,一場大師級的對談,令人引頸期待!

    另外,今年威尼斯雙年展代表聖馬利諾國家館舉行大型個展的李光裕老師也帶來三件作品:「書伴」、「嬝吟」與「胸像」。現場貴賓對於李老師作品極具東方風格西方技法的獨特鏤空挖洞的造形,表示欣賞與讚嘆!

    [ 藝術家介紹 ]
    霍剛 HO Kan


    1932 年生,來自中國南京。1949 年隨國民政府來台,1950 年進入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就讀。 因緣際會受教於「台灣現代藝術導師」李仲生,以超現實主義畫風聞名,是 1960 年代達到高 峰的「台灣現代藝術運動」代表人物之一。1964 年前往義大利米蘭,畫風蛻變為幾何抽象。 幼年時期的書法與金石學的學習經驗,以及超現實畫風的創作基底,為抽象幾何表現提供了養 份,允稱為東方幾何抽象的代表。今年,霍剛受邀參加KIAF 2017「藝術家論壇:東方抽象藝術對談(Eastern Asian Abstract Art Conversation)」,將與日本「具像派」代表藝術家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以及韓國「單色派」代表藝術家朴栖甫(PARK Seo Bo)共同參與座談。霍剛作為台灣著名「東方畫會」的藝術家代表,參與本次台日韓三方知名大師級藝術家的分享與交流,再次見證其蔚為華人幾何抽象代表的地位與實力。


    Ho Kan was born in Nanjing, China in 1932. In 1949, Ho settled down in Taiwan with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nd entered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Taiwan Provincial Normal School in 1950. He had studied under "the master of Taiwanese modern art," Li Chun-shan, and had been known for his surrealist painting. Ho's painting of surrealism made him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in the Taiwanese modern art movement, which peaked in the 1960s. In 1964, Ho went to study in Milan, and his style gradually shifted to geometric abstraction. Ho's learning of 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at a younger age and his grasp of surrealist painting helped pave the way for his later painting of geometric abstraction, rendering him the master of Eastern geometric abstraction.

    李光裕 LEE Kuang-Yu


    1954年生於台灣,70年代中期在台灣完成學院雕塑訓練後,負笈西班牙聖費南度皇家藝術學院及國立馬德里大學美術學院研習西方雕塑技法與理論,師承著名雕塑家托雷多。其創作在雕塑語言的基底層面,以「鏤空」等標誌性技法打開雕塑的封閉結構,形成獨特的「空」的形式、風格與觀念,呈現出一種物我兩忘的「東方空境」,不僅具有美學價值,亦蘊含對當下生命狀態的思考,具有當代的社會意義。曾受邀於紐約、威尼斯、西班牙、奧地利、日本、新加坡等全球多地舉行展覽。2017年,李光裕受到聖馬利諾國家館的邀請,於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有無之際-李光裕大型個展」。台灣三大美術館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及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其多件作品。台大醫院捷運站、市民大道及高雄大學亦可見其多件大型公共藝術作品。

    Lee Kuang-Yu was born in 1954 in Taiwan. Following graduation in Taiwan in 1975 , he went to Spain to study western sculptural technique and theory in Real Academia de Bellas Artes de San Fernando and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 respectively and studied with celebrated sculptor Toledo. On the level of sculptural language, his work opens up the enclosed structure of sculpture with his characteristic techniques. It creates the unique form, style, and concept of the "void," and demonstrates "the concept of silent void in the Oriental culture" that embodies the state of unifying the object and the self. It not only displays aesthetic values but also reveals the artist's contemplation on the state of life at that moment, conveying contemporary social implications. His work has previously been exhibited in New York, Venice, Spain, Austria, Japan and Singapore. This year, Lee was invited by the National Pavilion of San Marino to hold the exhibition To Have and Have Not in 2017 Venice Biennale. His works can be seen in the public spaces 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MRT station, on Civic Boulevard, and a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Within Taiwan, three major galleries have collected many of his works.

    ************************************************
    【亞洲三大抽象畫派 三大巨擘同台論壇 】
    9/22於韓國2017 KIAF現場報導
    韓國單色派代表「朴栖甫」、日本具體派代表「松谷武判」、台灣東方畫會代表「霍剛」3位大師受邀參加KIAF亞洲三大抽象畫派代表論壇,難得的世紀巨擘同台,真是歷史性的一刻!

    本屆KIAF 2017 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展覽論壇,特別策劃「亞洲的戰後抽象藝術」( Post-War Abstract Art in Asia)的論壇主題,邀請台灣「東方畫會」代表藝術家霍剛、韓國「單色畫派」代表藝術家朴栖甫、日本「具體派」代表藝術家松谷武判出席與談。

    霍剛今年被大會高度禮遇,三位指標性藝術家分別就其時代背景與個人創作的關聯性進行分享。

    霍剛,台灣東方畫會代表,從1950年代畫會成立的時代背景出發,提及台灣抽象藝術教育先鋒李仲生對其創作態度的啓發,如何突破學院教育的窠臼與限制,以直覺、感官與思考的並行進行個人繪畫語彙的開創。

    霍剛受到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與超現實主義影響之際,同時結合中國書法、圖騰和器皿的分析,將其線條與結構轉化為極簡的元素構成,體現多元的繪畫表現性與精神性的傳達。

    朴栖甫,韓國單色派的靈魂人物,致力於挑戰戰後韓國藝術的保守主義,追求藝術的解放。藝術作為個人自我修行與傳達精神性的表現,他選用「韓紙」裱貼於畫布之上,以鉛筆持續的描繪線條,一種介於書寫與繪畫之間的風格,透過手與身體的重複運動,展現超越藝術的意志,以達個人精神的超脫,也隱喻個人內在對於戰爭的掙扎,對於政府的反抗意識。

    松谷武判一開始簡要交代日本戰後環境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爾後分享「具像派」的藝術精神與個人創作的關聯性。其創作主要以「白膠」進行不同形式的肌理與造形表現的實驗,之後則結合「白膠」與「石墨」發展出獨創的表現形式,突破繪畫的平面限制,集結一種在平面與立體之間的想像,作品是繪畫也是雕塑。松谷武判的繪畫或行為體現著「具體派」追求前衛與勇於創新的精神。

    除了「分享」之外,三位藝術家也提出「傳承」的重要建言。對於21世紀的年輕藝術家,朴栖甫鼓勵求新求變,不要一味抄襲,要勇於堅持自己的原創,同時要與社會連結,擁有洞察世事的能力與眼光。

    松谷武判則鼓勵從模仿中發展出個人的創作理念與想法。

    霍剛強調藝術作為一種發自內心的分享,「真誠」是自始至終都應堅持的創作態度。

    會後,三位藝術家也共同留下合影,為這場跨時代亞洲戰後抽象藝術交流,留下一個歷史性的見證。

采泥藝術霍剛李光裕2017KIAF

推薦展覽

view all

創價美術館

【暢意行旅 ‧ 心如斯─霍剛創作展】

日期:2022-10-05 ~ 2023-01-13|台灣,花蓮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