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展覽活動

台北市立美術館:【製造X意義】

2015-07-227659

面對現今能源緊縮、消費品繁盛的時代,過剩的工業製品及無止盡的能源消耗,促成快速的經濟繁榮,卻也造成寡頭利益結構,將環境風險轉嫁於下個世代。由北美館策畫之《製造×意義》由18位/組臺灣藝術家聚焦能源消耗、環境現狀、社會公平及世代正義等議題,以創作、觀念、和行動參與,投射出當代藝術中關注與想像的未來生活願景,從藝術的角度關照並累積改變社會的力量,為下一世代製造更為永續留存的意義。

本展由北美館新生代策展人蘇嘉瑩及蕭琳蓁共同策展,從英文「Make Sense」的語意出發,以當代藝術的Sense(知覺、感知、意識)回應在人類社會及科技的加乘發展下,介入及改變世界的結果。本次18位/組參展藝術家及作品包含了不同世代的觀點,有臺灣現代影像先驅張照堂,中生代重要錄像藝術家袁廣鳴,以及多位新生代藝術家及從事社會運動的創作者。林平館長在觀展後認為,此檔展覽在策展脈絡上,以當代藝術的多元媒材呈現了公民意識對未來世界的想像與參與。其中新生代藝術家在物資充裕的環境下成長,不僅以創作提出對工業製造與大量消費議題的反思,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身體力行追求對理想社會的願景,尤其難能可貴。

展場分為6大區塊,各以一段文句作為引子。展覽的開端是人類龐大的工業製造系統及巨量消耗品。自蔡孟閶描繪石化工業重鎮高雄的煙囪及煉油蒸餾塔景象的《工廠》系列繪畫,穿過范曉嵐以白色噴砂覆蓋廢棄日用品的裝置作品《世界之無法想像》,便可遙望蕭珮宜繪出想像中太平洋由漂流垃圾組成的垃圾島景象《憂傷的美麗孤島》。展場引句「物之始終/人類文明的系統在欲望之海中,製造一座又一座垃圾島嶼」綜括了物品由製造、消費到廢棄、漂流,從工廠到垃圾場,再到藝術家的意象中終結的過程。

林厚成《既存於遠方的記憶》、范曉嵐《未竟之路》、楊哲一《山水》等三件作品串起水平軸線,以紀實方式呈現臺灣西海岸填海工業區、東部海岸過度開發及海峽對岸臺資水泥廠破壞的礦山景致。展場引句「消逝•風景/地的盡頭是海,海的盡頭是岸,我們生長而它們逝去」適切的帶出現象紀實,但藝術家仍試圖以創作回應並彌補失衡的現狀,如楊哲一《造山》影像倒轉了數萬噸礦山的爆破過程,試圖在影像中逆轉地景的死亡;蕭珮宜《日常庸俗景觀》精緻的浮世繪風格,是揭示人類無止盡地侵略、破壞大自然的優美警語。李旻軍│鄭安齊錄像裝置作品《城市風景》挪移展間窗景,並在即時播放的影像中以不斷上升的白色方塊覆蓋景色。逐漸消失的街景將在一日的盡頭,餘留下一片空白。

接續著下一段引言「寓言•預言/筆下的寓言是一篇篇寫實敘事,彷若另一個預言」,展出將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妥協至互存的寓言式想像。曾聖惠《這座島上─平行輿圖誌1》將生活感受以寓言式的敘事鋪陳符號,黃薇珉《吞食系列》畫出山林將併吞公路建設的想像,林書楷《陽台城市-積木城市語錄系列》裝置將家中模具廠用過的木造模具拼湊出一座想像的城池,擬想模具木塊的搬移及拼湊,如同不斷更新的都市面貌。

從寓言踏進現實,展場引句「俯拾/事物以類聚,積累以時日,這是人與人造物第二次的關係」帶出工業社會引發的廢棄物危機。晁瑞光和台南社大海廢社9年來在台南海邊撿拾並統計海洋廢棄物的成果,呈現於《海灘廢棄物監測行動紀錄》。蘇育賢《鳳珠》及《塑膠人》聚焦資源回收工作者,他們的工作分攤了許多消費過剩的責任。

近年來社會逐漸重視核能存廢與能源使用效率的討論,展覽接續探討科技進步下,人類如何利用並與強大的能量共處,展場引句「能量•共感/關於能源的現實處境、關懷體認與超脫蹊徑」帶出袁廣鳴錄像作品《能量的風景》於核電廠及核廢料儲存場間推移的鏡頭,其詭譎顫慄的影像氣氛暗示著核能讓人憂懼的能量。張照堂《臺灣─核災之後……》傳達藝術家對核災的不安想像;杜珮詩《邁向幸福的十一個步驟》挪用加拿大緊急措施組織「核武生存的十一步驟」文本,以詼諧誇張的圖像彰顯平凡生活與真實災變之間的巨大落差。鄭崇孝一直以來使用回收畫布創作,探討人類、機器與環境之間的作用,引領觀者遊歷於趣味山水中。

行至展覽最末,黃信堯紀錄雲林縣口湖鄉作品《帶水雲》、王湘媚 | 李明穎蒐集民眾對社會建言的行動裝置《茉莉花的六十秒留言/買一塊磚》,以及張碩尹行為 藝術計畫《斜紋夜蛾》,藝術家將自5月22日起為期三日禁閉於溫室,嘗試小型生態圈式的低碳生活。此三件作品給予生存空間三種截然不同的註解,無論是寄身於滄海桑田、一方溫室或半畝魚池,如同引句「生活,生活,生活/除了鑲嵌於現實的經緯中,我們還可以自行創造那張意義之網」所言,無論環境景況,生活本身才是意義之所在。

近年來從福島核災、國光石化、大埔農地徵收等社會矚目環境事件,促發了公民意識覺醒。當代藝術作為社會的催化劑之一,藝術的能量將得以觸發程度不一的改變。《製造×意義》透過臺灣當代藝術家對於切身環境議題的觀察,透過藝術的介入及具創造性的視角,製造更有意義的未來。展覽期間將邀請參展藝術家舉辦講座,詳細場次將陸續公布於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製造X意義

單元系列

【池中訪談】

220 videos

池中訪談:展望

2010-10-10|非池中藝術網1578

高雄市立美術館|現代水墨先鋒 劉國松|《奔.月》

2020-01-02|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林侑澂7152

池中訪談|國璽藝術空間:吳熙吉-異質維度

2018-10-30|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林侑澂3327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陳贊雲|藝術之外的轉化與延伸

2020-02-27|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林侑澂9545

view all

更多影片

view all

藝文影音

美術館電影特展策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一重構:楊德昌

2023-09-26|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襦萱8724

藝文影音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2023-06-13|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玉善13838

單元系列

view all
220

videos

【池中訪談】

157

videos

藝文直擊 | 2009-2010

47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1】

68

videos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