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楊英風,字呦呦,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四日出生於台灣宜蘭縣,一九九七年逝世於台灣新竹。曾先後求學於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現國立東京藝術大學)、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等,並於六十年代前往義大利國立羅馬大學雕塑系及羅馬造幣學校進行藝術研究。除了曾於國立藝專、淡江、銘傳等大專院校作育英才,並且出版二十餘冊藝術作品文集、舉辦海內外數十次展覽。一生創作千餘件漫畫、版畫、雕刻、雷射藝術、景觀與建築規劃…等各類藝術作品,並獲殊榮無數。
楊英風對大自然的喜愛,源自幼時生長於鍾靈毓秀的宜蘭,日日與山水為伍,使他在泥塑及剪紙中蒙發了熱愛藝術之芽。在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系的求學歷程,以及義大利旅居三年的經驗,反而使楊英風體認到東、西文化及美學的差異,捨西方科技及物質的過度使用與發展,而漸漸地領悟中國人追求人類(小宇宙) 與自然環境(大宇宙)交融、和諧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哲理。他終其一生以中國魏晉時期自然、樸實、圓融、健康的生活美學為景觀雕塑創作之核心精神,並創作此造型藝術來提昇、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與品質。學貫中西的楊英風,堅實的寫實功力,並非只是複製西方人體比例的素描,他以西方藝術技能來觀察、展現自己生活的東方世界。此外,因為良好的機緣,他得以深入台灣農村,將所見所思應用於「鄉土系列」的版畫與雕塑創作,刻畫出農民的樸實與堅毅。藝評家謝理法先生認為:台灣戰後只有楊英風的雕刀為台灣早期的鄉村及人民生活,作了一個詳細的見證。
自幼即是虔誠的佛教徒,楊英風震攝於中國北魏時期大佛造相莊靜、純樸剛健,因而捨棄傳統佛像造相中繁雜的紋飾,超越「形似」的階段,將空靈意境,轉化為抽象造型語言,呼應藝術形虛質實、妙化萬有的精神。他的「佛教系列」,可稱是台灣佛教藝術創作品的最上作。楊英風晚期的「不銹鋼系列」是其創作生涯中的成熟期,寓中國生態美學及佛家哲思於先進、現代的材質,以及簡潔的抽象造型中。單純、光潔如宋磁的不銹鋼鏡面反射,將周遭環境與觀者納入作品中,或以圓弧、曲線的視點柔化環境的氛圍,使作品本身圓融具足、與環境、觀者相諧,以達「天人合一」之境。 楊英風的藝術創作師法自然、尊重自然、美化自然、保護自然,並融於一般大眾的生活中,即是今日所謂:「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實踐者。他不僅是為人類 文明型塑公眾的藝術,佇立於廣場、街頭;更如同他的字「呦呦」,取《詩經》中「鹿覓得甘泉,以鹿鳴呼朋引伴,共享清流」為意,以奉獻、讚頌的精神,試圖為 這個時代塑造超越時空的文化永恆意象。
-
展覽
-
2020
【「雕塑的力量—台灣雕塑今昔滙展」】 ,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 ,花蓮縣 ,台灣
-
2020
【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臺南市美術館 ,台南市 ,台灣
-
2018
【映象】楊英風雕塑暨版畫展 ,月臨畫廊 ,台中市 ,台灣
-
2018
【藍蔭鼎與楊英風雙個展】 ,宜蘭美術館 ,宜蘭縣 ,台灣
-
2018
【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 ,台灣
-
2017
【今年秋季•紐約•解嚴三十年專題展✕2】 ,臺北市立美術館 ,美國 ,國際
-
2017
【圖像與台灣-台開版畫典藏展】Image and Taiwan – TLDC Print Collection ,台開築空間 ,台北市 ,台灣
-
2016
【集十傑之長.創臺灣之光】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美術創作得主巡迴展 ,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台中市 ,台灣
-
2016
【1960–台灣現代藝術的濫觴】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市 ,台灣
-
2015
【Dawn and Then—開陽】好思當代大師經典展 ,好思當代 ,台北市 ,台灣
-
2014
【 高雄藝術博覽會】 , 尊彩藝術中心 ,高雄市 ,台灣
-
2014
【台灣美術—散步道1927-2014】 ,尊彩藝術中心 ,台北市 ,台灣
-
2014
【抽象.符碼.東方情】臺灣現代藝術巨匠大展 ,尊彩藝術中心 ,台北市 ,台灣
-
2014
【雕塑臺灣。翼展奔騰】臺灣雕塑家群展 ,現代畫廊 ,台中市 ,台灣
-
2012
【2012 台中藝術博覽會】 ,首都藝術中心 ,台北市 ,台灣
-
2011
【巴比頌名家藝術展暨藝術講座】 ,巴比頌畫廊 ,屏東縣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