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我想紀錄生活中難以使用文字、甚至是影像精確描述的感受,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難以言說的時刻,我想將它保存下來。大學時我唸圖文傳播系,學的是攝影以及出版相關專業技能。因此在創作上我並非使用素描概念去思考繪畫,而是採用某些攝影觀念和身體行為去形塑圖像,並非刻意,而是很自然地會這樣做。例如當我想要在繪畫上表現透明化且多層次的視覺感受時,想到的是影像處理軟體裡的「圖層」概念,在電腦介面上調整透明度或將影像相疊時,往往是一個拉桿或幾個按鍵的事。但轉以繪畫及手工處理到我認為足夠豐厚又乾淨的視覺層次時,至少試驗了兩三年。可以這樣形容,我將自己的意念視為攝影機備,將原本眼前所見、想要捕捉或營造的畫面,替換為身體勞動的結果。它們之間最主要的差異在於,透過我的手和研磨行為所產生的圖像,通常會在預想的畫面中產生程度上的不可預期。而我非常珍惜那些脫逸了、因控制而發生的不可控的部分,因為那更接近我認為的創作。
「回歸我們本來的樣子。」一直是我創作的軸心。近期我從住慣了的城市,移居到自己一直很嚮往的山林之間,山中落雨時經常能見霧氣繚繞,帶給我一種既神祕又與美異常貼近的感知。因此我以水鏡、霧氣,金石木料作為這個系列的描繪對象,藉由顏料的堆砌和打磨,將我所經驗、感受到的時間歷程,封存鑲嵌在宛若亮面相片之中、透明薄膜包覆的作品裹。
2021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
2011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學士
|精選聯展|
2022 「台灣當代一年展評審團獎入圍特展」,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台北,台灣
2022 「身體的身體」,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台灣
2022 「膜」,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台灣
2021 「藝創—寶島澳妙展」,澳門國父紀念館,澳門
2021 「色相間暗伏的筆跡」,王道銀行藝廊,台北,台灣
2021 「一筆壓壓一筆壓」,人文遠雄展覽館,新北,台灣
2021 「鏡映」個展,二空間,台北,台灣
2019 「黑馬實驗:轉譯墨爾本」,Blender Studios Gallery,墨爾本,澳洲
2019 「粉飾太平」,臥龍二七,台北,台灣
|精選獎項|
2022 台灣當代一年展,評審團獎,入圍
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系展「日夜」,平面組第一名
|駐村|
2019 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The Blender Studios,墨爾本,澳洲
-
展覽
-
2022
【身體的身體】 ,彰化縣立美術館 ,彰化縣 ,台灣
-
2021
【色相間暗伏的筆跡】創作聯展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台北市 ,台灣
-
2021
【《一筆壓壓一筆壓》】聯展 ,人文遠雄博物館 ,新北市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