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思索監禁的意義 行為藝術家活埋自己

Lucas DavidsonVerge GalleryCarolyn McKay

2015-07-22|撰文者:邱家琳

被活埋是什麼感覺?寂靜、黑暗、恐懼或無助?7月16日,澳洲藝術家戴維森(Lucas Davidson)進行藝術計畫《黑色囚房》(Black Cell),活埋自己長達一小時。他平躺在木製棺材內,請助手傾倒多達120公斤的碎石覆蓋自己,只露出鼻子呼吸。

「我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但我的自由被剝奪了。」戴維森表示,在活埋過程中,他的雙手無法順利擺動,碎石也讓身體發癢、刺痛,而石頭的重量更讓他專注在呼吸。

藝術計畫《黑色囚房》結束後,戴維森的心情立刻放鬆。戴維森說明,這是他首次成功待滿60分鐘,但他不會再活埋自己。在四週之前,他曾嘗試活埋自己,但他當時被碎石覆蓋大概3分鐘後,內心就感到焦慮,立刻起身離開棺材。

《黑色囚房》的創作目的是探索監禁對人們產生哪些心理影響,靈感則來自澳洲一名搶匪布雷特•科林斯(Brett Collins)的故事。布雷特•科林斯曾長達60天被關在沒有窗戶的禁閉室,出現焦慮、妄想、憂鬱等負面情緒。

1971年,布雷特•科林斯持手槍搶劫並襲擊雪梨街頭,被判處17年刑期,而服刑期間曾被關禁閉。由於禁閉室沒有窗戶,熄燈時間一到,囚房就會陷入一片漆黑,因此禁閉室也被稱為黑色囚房。

那人們觀看藝術家被活埋,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戴維森在澳洲邊際畫廊(Verge Gallery)活埋自己時,也邀請民眾一同參觀,當天約有100多人來到現場。有人擔心藝術家會窒息身亡,迫不及待看到藝術家起身,甚至連自己都陷入不安、緊張的情緒。

「讓人們等待、內心感到急躁都是這項藝術計畫的目的。」邊際畫廊策展人米勒(Carrie Miller)表示,人們很可能在過程中去拯救戴維森,因為當藝術家脫離被活埋的痛苦,也可以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

五位澳洲藝術家聯展 《監獄模範》呈現犯人焦慮

《黑色囚房》不是唯一探索監禁的藝術計畫,還有其他四位藝術家馬凱(Carolyn McKay)、Debra Dawes、Anne Ferran、Sylvia Griffin參與,以「服刑」(Doing Time)為展覽名稱,共同展出作品。

馬凱展出錄像作品《模範監獄》(Model Prison),內容拍攝一名演員待在陰暗狹小的空間,來回踱步與反覆行走長達七分鐘,呈現焦躁的狀況,同時探討監獄與刑事法庭之間的關聯,人在經過審判前就先被拘留、被指控為犯罪者。

「人們對於關禁閉很陌生,印象多來自《鐵窗紅顏》、《越獄風雲》等電視劇。」馬凱表示,澳洲監獄實施禁閉的比例持續上升,他希望能透過《模範監獄》讓人們開始討論這個議題。

REFERENCE

【Artnet】Australian Performance Artist to Be Buried Alive to Explore Imprisonment
【Abc News】Life on the inside: how solitary confinement affects mental health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Artist is buried alive to explore incarceration in Doing Time exhibition
【The Daily Beast】Meet The Australian Artist Who Buried Himself Alive

Lucas DavidsonVerge GalleryCarolyn McKay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