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8|撰文者:孫維情
身穿藍色夾克的彼得兔,有著頑皮、愛冒險的個性,經常像孩子般在田園間嬉戲,他可愛的外型也深受大小朋友歡迎。這隻伴隨人們成長的「彼得兔」,是1902年誕生於英國畫家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的筆下。
今天是英國女性畫家碧雅翠絲.波特的生日,讓我們一起祝她生日快樂吧!
碧雅翠絲.波特出身富裕,父母從小安排家庭教師指導她的課業。由於她沒有到學校上課,很少與同年齡小孩出門玩耍,反而與她另一群「朋友」──寵物,像親暱朋友般相處。每年夏天碧雅翠絲.波特與家人習慣離開倫敦,到蘇格蘭避暑度假,看似平常的家庭娛樂,在她心中埋下一顆熱愛自然的種子,也讓她經常以大自然為題材作畫。
《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是彼得兔系列的第一本書,碧雅翠絲.波特以擬人化方式,描繪主角彼得兔與森林其他動物的故事。筆觸細膩的畫風,與可愛俏皮的故事內容,讓《彼得兔的故事》成為家喻戶曉的兒童繪本。
故事描述,彼得兔的媽媽囑咐孩子們遠離菜園,但調皮的彼得兔偷偷跑到麥奎格先生的菜園內,偷吃蔬菜,結果被麥奎格先生發現。彼得兔在慌亂逃跑的途中,不小心弄丟藍色上衣及棕色鞋子,最後這些衣物被麥奎格先生做成稻草人。
碧雅翠絲.波特的插畫在當時能獨具一格,是因為她成功勾勒出每隻動物的神情。她小時候時常觀察自己飼養的寵物,像是兔子、青蛙、鳥等,將牠們細微的動作以素描的方式畫下輪廓,再用水彩上色。
雖然碧雅翠絲.波特沒有受過正統美術訓練,但她沒有因此放棄作畫,反而畫出屬於自己的原創性。她曾說,「謝天謝地,我沒接受學校教育,學校將抹去人們的獨創性。」
碧雅翠絲.波特畢生共出版超過23本書,尤其以彼得兔系列繪本最受歡迎,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而碧雅翠絲.波特創作彼得兔的事蹟,也以傳記、芭蕾舞劇、電影、動畫等方式,永久記錄下來。
碧雅翠絲.波特是兒童繪本作家 也是環境保護人士
「彼得兔」不僅讓身為女性的碧雅翠絲.波特能獨立生活,她也利用賺來的版稅,在土地拍賣會上購買農莊,避免如畫般美麗的景色被破壞。
碧雅翠絲.波特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於1895年成立「國家名勝古蹟信託」(National Trust),並陸續購買位在英格蘭西北部的蘭開夏(Lancashire)及湖區中(Lake District)靠近溫德米爾湖(Windermere)的農莊。現在,國家名勝古蹟信託也成為世界最大的環境保護組織。
1943年,碧雅翠絲.波特因肺炎及心臟疾病過世,享年77歲。她為了讓英國美景永續留存,將自己名下約四千英畝的土地,全數遺贈給「國家名勝古蹟信託」。波特留給兒童的遺物,不只是彼得兔,同時也保留大自然的美好。
Beatrix Potter,(b)1866.07.28~(d)1943.12.22
REFERENCE
【圖片資料來源】Wikipedia (Beatrix Potter)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The Mice Listen to the Tailor’s Lament)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Goody and Mrs. Hackee)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Peter-rabbit)
【圖片資料來源】Wikimedia (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REACTIONS
0
0
1
0
0
熱門新聞
1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音像藝術節集結國內外近20位電子音樂家與藝術家,7月1日C-LAB登場!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