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8|撰文者:邱家琳
藝術家謝滄益頭戴斗笠,身穿袖套與卡其色褲子,準備前往鄉村或漁港寫生。他親身造訪過台灣許多地方,特別鍾愛鄉間人物風情,多描繪農村生活、漁港旁的船隻,流露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
他畫筆下的鄉村風景,多為人們種田、採收果實、飼養雞鴨等主題。譬如《貓臉的歲月》以溫暖明亮的色調描繪老街巷弄,其中有位農夫頭戴斗笠,挑著扁擔朝遠方走去,呈現樸實、親切感濃厚的氛圍。
除了鄉間人物外,他也以農村最常見的雞鴨為主題。《群星會》描繪雞群圍繞在穀倉旁覓食、鴨子在池塘內悠遊,呈現樹木與草地綠意盎然的情景,遠方則有兩個小孩朝古厝前進,顯得自然恬淡。
謝滄益的繪畫取材不只受到他的老師,廖繼春、李梅樹、楊三郎等三位台灣前輩藝術家影響,也源自1970年代的台灣鄉土寫實繪畫風潮。台灣前輩藝術家經常將熱愛台灣這片土地、風俗民情的精神,表現在藝術創作上,像廖繼春曾以濃烈的色彩與誇張的構圖呈現台南孔廟、觀音山、淡水等景觀。
同時,他也於1970年代經歷台灣面臨外交挫敗、鄉村與城市貧富差距擴大等困境。當時,知識分子開始批判資本主義等西方價值,鄉土文學作家也強調文學應回歸土地,反映台灣社會現實,而鄉土寫實的繪畫風潮更隨之蓬勃發展,重視鄉村與自然之美。
但謝滄益沒有模仿台灣前輩藝術家的繪畫風格,他的技巧介於寫實、具象、抽象間,經常把同樣主題以各種畫法呈現,表達不同層次的光影變化與內在情感。譬如,他會以粗曠筆觸與濃烈色彩描繪多艘船隻,呈現漁港熱鬧的情景,或用簡單的線條勾勒船的造型,讓港口顯得較為冷清。
「創作的喜悅是來自無拘無束的表現技巧。」謝滄益表示,但藝術無法脫離人生與心靈,若沒有經過錘鍊的技巧,有再美好的構思,也無法完成傑出的作品。因此,他對藝術推廣也不遺餘力,三十年來在學校教授繪畫觀念和技法,替學生往後發展奠基厚實的基礎。
對他而言,過去在廖繼春、李梅樹、楊三郎的指導下,不只養成走訪台灣鄉村和漁港的習慣,也讓他透過豐富的繪畫技巧表現自然景色、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情,以及為台灣美術扎根。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