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5|撰文者:邱家琳
新加坡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海運中心,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艘貨船進出港口,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人們經常見到工人操控大型機械搬運貨物、貨櫃堆滿港口的景象。但新加坡藝術家林育榮拍攝紅樹林潮間帶、度假海島等錄像,呈現不一樣的新加坡海岸風情。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館邀請藝術家林育榮參展。他以「海況」(Sea State)為題展示十個藝術計畫,包含雕塑、錄像、攝影、地圖等作品,內容探討新加坡海洋生態、海底開發、填海造土等議題,呈現人類與自然、陸地與海洋的關係。
海況是海洋科學中描述海面起伏大小的名詞,從無浪「0」到怒濤「9」,共分為十級,林育榮借用這十個等級來分類自己的創作議題。其中,等級7是一段錄像《海況7:三明治》(Sea State7: Sandwich),他拍攝新加坡貨櫃港口、紅樹林潮間帶、度假海島等景色,但畫面被垂直擺放、壓縮,並剪輯在一起,看起來像個三明治,或一幅描繪各種海岸風情的抽象畫。
《海況7:三明治》探討新加坡如何開發海洋,同時人們對於各種用途的海岸有不同的評價。紅樹林與沼澤位在潮間帶,漲潮時土地會被淹沒而無法利用,所以對現代人來說並不具產值,是滋養蚊蟲、產生疾病的空間,但林育榮認為潮間帶是肥沃、生機盎然的自然環境。
錄像中還可以看見住在新加坡沿海的居民正在辛勤工作,他們的身分大多是外籍勞工,而新加坡與外國的資產家大多住在度假海島聖淘沙(Sentosa Cove),他們走在沙灘曬日光浴,以及開著遊艇徜徉大海,兩者畫面形成強烈的對比。
填海造土 讓周圍島嶼消失
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新加坡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座島嶼,但整體面積不大,曾多次進行填海造土工程,到2013年為止,填海土地已經佔新加坡原有國土面積1/4。
2002年,林育榮注意到新加坡的沙惹哈島(Sajahat)沒有記載在新的航線圖上,他隨即出海尋找沙惹哈島的蹤影,結果發現這座島嶼消失不見,附近只剩下沙子。他推測沙惹哈島的消失原因,可能與填海造土工程有關。
為了悼念沙惹哈島,藝術家在附近海底放置一個航標,讓藤壺、海草等生物附著表面,再從海中取出帶到新加坡館展示。這個巨大航標被海水侵蝕,生鏽的表面覆蓋大量的海草與白色藤壺,彷彿是從海底打撈的古文物或船隻殘骸。
同時,林育榮也藉由這個巨型航標訴說新加坡的海洋生態,由於新加坡是熱帶氣候、海水溫度適宜,當地海域擁有生長速度最快的藤壺。
REFERENCE
【Artnews】In Deep Water: The Pavilions of Hong Kong, Singapore, Indonesia, and Tuvalu in Venice
【Asiaone】Singapore Pavilion Opens at Venice Biennale 2015
【Sea State】Sea State 0-9
【News Asia】Singapore returns to Venice Biennale as 'Sea State'
【Art Asia Pacific】Singapore Pavilion at the 56th Venice Biennale Charles Lim: Sea Stat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