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雨屋》 淋一場不會被雨淋濕的大雨

蘭登國際雨屋

2015-09-16|撰文者:王士源

「在雨屋裡,彷彿雨在守護著你的步伐」─New York Daily News.

 

去上海余耀德美術館的《雨屋》,「淋」一場雨,欣賞一場大雨。「雨屋」展場占地150平方公尺,不曾間斷地下著雨,展間飄散著雨的味道,還有雨落在地上的聲響,人們在其中穿梭,走在雨路上思考,卻不曾被雨淋濕。

 

這是英國藝術團體蘭登國際(Random International)創作的大型互動作品《雨屋》 (Rain Room)。2013年《雨屋》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展出時,一度轟動藝壇,展期吸引6.5萬名觀眾參與,平均每人得排三個小時隊才能參觀。

 

今年《雨屋》首次造訪亞洲,於上海余耀德美術館開展,即日起展至12月31日。展場每次限制20人進場,每次參觀僅只10分鐘。

 

「看到《雨屋》,人們也許會思考,自然中沒有雨會怎樣」蘭登國際藝術家佛羅裡安‧奧特克拉斯(Florian Ortkrass)說明,在《雨屋》裡有點像動物園,動物園為了瀕臨滅絕的動物所建。雨屋也像動物園一般,人在雨裡看似自然,但實際《雨屋》的一切,全是經過精密計算的人工環境。

 

《雨屋》的運作經由電腦精細控制每時刻的水壓、水的循環迴路以及清潔系統,才能精準將雨下下來。人們走進《雨屋》,屋裡安裝的攝影機,會依據觀眾的身體部位,製作出3D訊號,再將訊號轉換成雨的分布圖,讓雨就下在觀眾身旁,卻不淋濕人們的身體。

 

平常下起雨來,常難以清楚看見雨真實的模樣。展間的大型燈光,打在雨上,雨便清晰可見,聚光燈旁無盡的黑暗,更讓這間《雨屋》無限延伸。

 

奧特克拉斯表示,在雨屋裡觀眾自己控制雨,也為雨所控制。雖然雨點落下的地方經過計算,觀眾能藉著身體的走動,來改變下雨的位置,但若移動得太快,仍會將身體濺濕。所以人們必須走著走著,專注地看著雨,感受這場大雨,思考著雨和人、科技與自然間的關係與意涵。

 

蘭登國際雨屋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